芳菲苑仿佛专为会谈而建
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在会见六方团长时说,希望大家在钓鱼台里钓到大鱼。钓鱼台国宾馆内共有十几座别墅。芳菲苑是17号楼,2003年重建,占地近2.3万平方米,内有宴会厅、多功能厅、谈判厅、会客厅、接见厅和若干中西餐厅。这种布局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多边或双边、正式或非正式会晤的要求,为各方提供了层次丰富的交流空间。正如中方发言人所说:本轮会谈可以“坐着谈,站着谈,在大厅谈,在会议室谈,在洗手间也谈”。
芳菲苑主会场大厅气势恢宏,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号称“千人厅”。一楼正对大门的贵宾室A是团长会专用厅,大门右侧贵宾室B可用于副团长级文件磋商。此外,还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开放式咖啡厅,北临钓鱼台湖面,日光通透,四季如春,故名“四季厅”。在这里喝喝咖啡,欣赏美景,成为代表们休憩的好去处。二楼南侧有5个房间,正好给其他五方作为工作间。
有人说,芳菲苑仿佛专门就是为六方会谈而建的,从会场布置到音响设备都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例如主会场的巨型桌子,整体造型大气流畅,六个角严丝合缝,是钓鱼台的木匠师傅为六方会谈特制的。难怪在选择下一轮会谈会址的时候,其他五方难得高度一致,不约而同都填上“北京”。这其中有对中方斡旋角色的信任,更有一层客观因素———在其他地方,打灯笼都难找像芳菲苑这么理想的会谈场所。
一人发言,四个翻译
六方会谈是小多边国际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但也能感受到汉语热。很多外方与会人员原本就是中国问题专家,在会谈期间抓紧时间与中方团员交谈,普通话水平日见提高。朝文、韩文也是代表们交流的常用语言。总之,六方代表团中的任何两个人,都能找到语言的交集。在芳菲苑里,常常是团长们在室内磋商,随行人员在门外交流。
召开全会时,使用中、朝/韩、日、俄和英文5种语言,每个团都需准备4个语种的译员。为保证各种语言翻译的准确性,又不影响效率,六方会谈采用同时交替传译系统。其具体运行方式是:当一位发言者进行一段发言之后,由其他4种语言的译员同时开始翻译,听众可通过接收器的不同频道选择收听不同语言。但不同语言对同一段发言的翻译所需时间不一样,为及时提醒发言者在全部翻译完成后继续下一段发言,会议特地设立信号灯系统,每盏灯分别代表一种语言。每位译员开始翻译时,通过遥控器打开相应的信号灯;完成翻译时,再关上信号灯。发言者看到5盏灯全部熄灭后,就可以继续下一段发言。
这套翻译系统始创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经中方技术人员不断改进,非常方便实用,确保了会谈发言讨论的顺利进行。很多国外译员都赞叹中方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还提议为这套独特的多语种翻译系统申请专利。
中式扇子带来和平之风
开幕前一天,李肇星在钓鱼台6号楼设宴欢迎六方代表,并特别邀请解放军军乐队现场演奏。每一首曲目都经过精挑细选,如中国广东民歌《彩云追月》、朝鲜和韩国共同的民谣《阿里郎》、《桔梗谣》、日本民歌《北国之春》、俄罗斯民歌《红莓花儿开》、美国民歌《月亮河》。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代表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与会者在会议第二天收到了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把中国扇子。正面印有钓鱼台湖心亭的景致,反面是乾隆手书美誉钓鱼台的七律,侧印“第四轮北京六方会谈”的字样。钓鱼台国宾馆管理局冯树森局长说,在这酷热的季节,希望这把六方会谈专用扇能给人们带来清凉的风、和平的风。
这股清凉的风、和平的风还真的吹出了东北亚。李肇星在六方会谈开幕式之后直接奔赴老挝万象参加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议,临行前还特地带了一部份扇子和印有“北京六方会谈”字样的特制信笺。每当有外宾问起六方会谈,他答问前总是先赠上一把扇子或一张信笺,有时还应邀在上面签名。这真是礼轻情谊重,和平最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