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本钱,但是,海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上经济较为落后,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显得较为突出———
今年8月6日,海南省文昌市的符玉兰老人迎来自己的106岁生日。如今虽然五代同堂,子孙孝顺,但这位健康的老人有时还抢着干家务活。文昌市委书记谢明中说,目前文昌市100岁以上的老人有57人,良好的自然生态是这些农村老寿星能够长寿的重要因素。
蔚蓝的海面,灿烂的阳光,成片的热带雨林,海南岛确实可谓生态岛———森林面积达27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54.9%,比全国平均水平18.21%高出两倍。但是,由于海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上经济较为落后,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显得较为突出。
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做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定,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赋予生态省建设以法律保障。近日,记者踏访海南岛,深切感受到了海南人民建设生态岛的种种努力。
靠山养山不吃山
面积1168平方公里的五指山市是原始森林的家园,野生动物的王国。这里高级珍贵的木本植物有1400多种,坡鹿、云豹等野生动物资源524种。从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存量来讲,五指山市是海南省最富的市,但目前那里却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市。致富心切的五指山人也“靠山吃山”吗?
“全市上下把保护建设五指山生态的责任看得重于泰山。”五指山市负责人说,这里的人们从不乱伐树,不狩猎,甚至连一只蝴蝶都不捉。因为大家明白,五指山是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是海南800多万人民的“大水塔”,也是全省636万亩农田的命脉。省委书记汪啸风说:“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好五指山生态就是最大的节约,就是最大的可持续发展。”
立足于保护生态的大局意识,五指山市委、市政府把本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建设五指山热带雨林原生态花园旅游城市,打造黎苗族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精品旅游区。为此,去年和今年全市将1200亩农田退耕还林,每年投资20万元用于森林防火。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10年来生态投资达8000万元,人工造林19.3万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8.3%。在五指山市的带动下,地处五指山山区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屯昌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把小城镇建设和生态移民紧密结合起来,把5000多名长居深山林区的农民迁移到小城镇,实施移民封山,有效地保护了整个五指山生态。
生态农业破解环保与增收两难
817万人口的海南省,农业人口高达574.9万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8亩,6年前每年从岛外调进粮食100多万吨,调进生猪近20万头。因收入低,全省大部分农民无钱买煤,每年将120多万亩热带雨林当柴烧掉。
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海南将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农户沼气池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今年他们在全省18个市县的40多个乡镇推广种植超级水稻8000多亩,亩产达到600多公斤,每亩比老品种水稻增产300多公斤;采取多元化种植,扩大果粮套种面积,发展热带水果、瓜菜300多万亩,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海南省采取政府补贴、农民自筹的办法,利用荒坡荒地大力种植橡胶、椰树、芒果、龙眼、荔枝、胡椒、槟榔等高效经济树种895万亩,既推动了生态建设,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海南省农村还大力发展以猪、牛、羊、鸡为主的养殖业,以养殖业推动沼气池建设。今年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率达到51.6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30万头;牛羊存栏量达120多万头(只),鸡鸭9000多万只。用发酵的牲畜和家禽粪便建沼气池的农户达14.53万户,由此全省每年可节约林木140多万亩,农民可增收1743.6万元。记者在文昌市红旗村农民黄循导家看到,三个房间里都用沼气灯照明,他爱人正在用沼气灶做饭,9岁的儿子在院子的浴室里用沼气热水器洗澡。这位30岁的农民告诉记者:“过去每年光做饭烧掉的木材,相当于11亩灌木林,现在家里除种地外,还养了20头猪,又建了8立方米的沼气池,减少了家庭环境污染,每年还节省照明电费1200元。”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经过5年的努力,全省已建成养殖种植齐发展,实现“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所,改牲畜圈棚,锅灶材改气)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4800多个,为保护海南生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展工业突出生态保护、清洁生产
去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海南建成“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即把海南建成新型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省长卫留成告诫全省各级政府:“去年全省旅游收入达到111亿元,带动了30万人的就业。上千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不是到天涯海角来看几块大石头的,也不是来观赏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吸引游客的主要是海南的椰风海韵。保护建设发展海南的生态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快速做大经济总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全省小康,必须优先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建设和工业发展只能互相促进,不能相互对立,要严格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
为此,海南积极发展低污染的清洁型产业,按照排污总量控制、区域控制和浓度控制的要求,在西部工业开发区集中发展天然气化工、浆纸业等集约化资源加工业。同时,严格控制高耗工业和小企业遍地开花。2003年以来下马了对松涛水库、万泉河有污染的白沙县制糖厂、文昌市水泥厂等30多家影响生态的小企业,取缔非法砍伐加工木材厂300多个。
海南生态产业的发展有力拉动了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9.1%,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2%,形成了工业反哺生态的良性循环:今年上半年投入林业建设的资金达2亿多元,使34.1万亩坡地农田实现退耕还林,完成人工造林5.5万亩,3900多公顷红树林和大面积的珊瑚礁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生态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专家视角)
周文彰(中共海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哲学博士)
海南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森林覆盖率达54.9%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海南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本钱。1999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这是很有远见的。热爱海南,把保护建设发展海南生态看得比泰山还重,海南人民的大局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守住海南生态岛就是最大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和热带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科学地解决了人口不断增长和耕地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成为全省农民增收奔小康的最佳途径。坚持“三不”原则的前提下,优先发展新型工业,做大经济总量,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才能为保护和发展海南生态提供经济保障。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生态规律,重视资源开发,加强环境保护,是发展海南经济,实现小康社会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