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了!”这短短5个字,像一颗情感原子弹,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掀起狂风巨澜。几个小时里,这几个字从一个人口中传给另一个人,从一座城市传到另一座城市。曾经的屈辱和苦难我们不敢忘却,曾经的光荣和喜悦更值得我们重温。我们采访了几位亲历当年8·15胜利日的杭州市民,一起分享他们胜利的记忆。
武林门鞭炮响成一片
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陈文勤才9岁,当时正在天主堂教会办的淇园小学(中山北路,现已停办)念3年级。因为要给东家看房子,父母和他就住在万寿亭武林门边上,没有报纸,没有收音机,抗战胜利的消息直到8月15日的傍晚才传到陈文勤一家。
“记得那天下午我走到武林门(现武林小广场)的时候,看到很多熟人都在那里扎堆集会,大家都很兴奋的样子。”9岁的陈文勤当时还觉得奇怪:什么事让大人们这么高兴?
章姓东家的小洋房就在陈文勤家的对面,那天刚跑进章家大门,一个人留守在家的章大少爷就冲过来抓住他的肩膀一劲地摇:“日本投降了!投降了!”20岁的章少爷激动得声音发抖,“来,我给你弹个曲子,庆祝庆祝!”
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陈文勤拔腿就往外跑。这个时候,大街上已经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陈文勤又跑到武林门看热闹。这时候,左右的邻居和伙伴几乎也都集合到这里了。胜利了,逃亡在外的5个哥哥姐姐陆续回到家,家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但对当时才9岁的陈文勤来说,最高兴的就是“家里以前吃玉米粉的,现在能吃上大米了。”
那一刻,我们泪流满面
空气中潜藏的淡淡硝烟和英雄浅浅旧影,在回望历史的一瞬间鲜活耀眼起来。杭州市安吉路社区住着一位78岁的老人,“8.15”于他,如同生命中最盛大的狂欢。他说:“每一个中国人应该用这样狂欢的力量来创造我们的生活。”
60年前,王恕只是个17岁的少年,在八路军胶东西海军分区卫生二所做一名伤兵护
理员。王恕无法忘记,多少爱国抗敌的坚毅面孔在自己的眼里渐失血色,慢慢冰冷。很多战士死的时候拳头紧攥,一半是生理上的疼痛,一半是心灵上的仇恨。
说到这里,王恕的眼睛开始红了:“你们不知道,他们中间很多人失去了双手或双腿,可还是希望能快点回到战场上。”
说起日本投降那一天,王恕回忆:“8.15那天我正在给一位伤员做护理,我们军分区的指导员突然从门外冲进来,他当时跑的速度很快,到门口时差点摔了一跤。我现在都记得他的样子,他平时很冷静,温文而雅。从来没见过他这样冲动。”王恕说:“他就站在病房门口,高举着拳头,大声而有力地说:‘同志们,鬼子已经投降,我们胜利了!’”
病房里先是一片沉静,等大家反应过来,全都欢呼起来。当时那种兴奋真是说也说不出来。接着就有个战士说:“我们的血没有白流,中国人出了口气呀!只可惜,”突然,他低下头去,揩擦眼里的泪水:“我的好多战友没能等到这一天呀!”也不知为什么,就是他那么一句,全病房的人都哭了。那一刻,大家把平日里积攒的眼泪全都流出来了!
王恕说到这里,又一次泪流满面。
可以回家看亲娘了
从征战岁月里走出的人们,面对生活是淡定而从容的。住在杭州环西社区的徐清福老人今年82岁了,他每天买菜、做饭,照顾患了眼疾的老伴。他说自己能在安静秀丽的杭州和老伴颐养天年,已经很满足了。
1923年徐清福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的姜庄。当年是日本人、土匪、黄皮子(汉奸)频频光顾的地方,那里的老百姓被他们搜刮得常年吃不起饭。
徐清福经常饿着肚皮在村里转悠,期望找到点能吃的东西。有一天,转悠到一户人家门口,屋里出来一个人叫住他,给他递了一碗小米粥。那才叫个“香”呀!后来徐清福就经常过来,才知道那个人是地下党员。通过教育,徐清福在1944年10月23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经过党组织的考验和培训,徐清福很快接到上面的通知,要求他就地在姜庄发动民兵,搞当地武装。徐清福被任命为八路军姜庄区独立排的副排长。
1945年8月15日这天,徐清福正在区中队,姜庄区的区长来传达:“日本鬼子投降了,我们胜利了!”大家那个高兴,战士们又蹦又跳。有个小战士欢天喜地地说:“胜利了,我可以回家去看我的亲娘了。”那时参加八路军,有的战士还不满16岁。他们不少人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徐清福说:“那一天的画面常常会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难以磨灭。”
喜悦从心头跃到报头
“当时听到日寇投降的消息,我们这个小小报社里的所有人都高兴地说:‘马上出个号外,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消息。’”回想起60年前的8月15日,今年已经80岁的杨春潮老人记忆犹新。
1944年,还只有19岁的杨春潮参加了革命,成为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的一员。当时,金萧支队在绍兴诸暨建立了“时事简讯社”,定期印刷出版着一份进步刊物“时事简讯”报。后来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杨春潮也成了简讯社一员。
日寇投降的消息,是电讯组的同志在8月15日晚上从广播里听到的。大喜之下,我们决定赶快出一份号外。
“这份号外的头条大标题,就叫做‘侵华日军昨日宣布投降’,下面的新闻,是我们从收音
机中收听来的一些详细消息”。时间已经过去了60年,对这样的细节,杨老却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个时候老百姓没有收音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从我们的号外上才知道日本投降了,每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脸上都是无比喜悦。看到他们的开心,我们一个通宵的工作,值了!”
我看见鬼子剖腹自尽
“那个日本军少佐平时耀武扬威的,那天早上,看见他举起马刀一下子刺进自己的肚子,我们都吓呆了。那些日本兵,呆呆地垂着头,一动不动。后来我才听说,日本鬼子在那一天宣布投降了。”60年前这诡异的一幕,深深地刻在当时16岁的少年徐阿寿的脑海里。
小时候,徐阿寿的家住在西湖边的丁家山。在丁家山的南面,也就是现在刘庄的位置,驻扎着一拨日本兵。到了1945年,原本神气十足的日本兵突然躲在军营里,不太出来了。
“快去看,日本军营里的那个少佐要剖腹自杀了!”8月15日一早,村里就传出了这样的消息。徐阿寿和伙伴们飞奔到军营,亲眼目睹了日本少佐自杀一幕。徐阿寿回忆说。由于丁家山离城里很远,日本投降的消息并没有传到村里,但看到这个情景,大家都猜到了八九分。“看样子日本人就要滚蛋了!”村里人都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