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8月15日,小泉在千鸟渊墓苑为在二战中死去的士兵和无辜的人们献花 |
对于15日小泉的讲话,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熙德认为,这并未跳出10年前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声明的框架,大体上还是沿用了1995年以“历史为鉴,和平发展”的言论,从这一点来看,日本内阁的表态并无重大突破。
新意旧态共存
尽管如此,小泉15日的讲话还是呈现了两点新意:其一,在小泉的讲话中,表达了希望和中韩两国共同协作,发展地区和平稳定的希冀。第二,强调战后的历史,认为日本的60年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在对战争的反省基础上建立的。金熙德认为,从这两点上看,日本当局已经开始意识到日本外交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开始对改善与中韩关系给予更多的关切。
对此,金熙德认为这是日本外交和内政双重合力的结果。一方面,日本一直以来忽视了和亚洲邻国的关系,小泉的“亚洲策略”使其近期在外交上连连失利,受到国际社会和日本在野党的批评,提醒其必须重新调整和中韩两国的关系;另一方面,日本国内众议院选举在即,小泉努力调整和中韩两国的关系,希望能借此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
但同时,小泉的声明同样暴露了两点问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研究室吴寄南认为,其一,虽然和8月2日日本众议院通过的“战后60周年决议”相比,在小泉15日声明中引用了“侵略”、“侵略战争”字眼,但和1995年村山富市的讲话相比,小泉并未提及日本的战争犯了“国策错误”,从这点上来看,这是小泉继村山10年后所发表的声明的一个局部后退。
其二,在小泉的声明中,并未就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表明态度,更没有在此问题上向受到侵略的亚洲邻国作出应有承诺,表明日本在面对历史问题时,言论和行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异,令人对日本能否兑现反省侵略历史所作的承诺产生怀疑。
中日关系出现“中间状态”
展望中日两国关系,对于小泉今日的表态来看,金熙德认为,小泉内阁对邻国外交将不再采取以往的一味“强硬”态势,已经开始出现“中间状态”,但中日两国关系的趋势和走向还不明显,不具透明度。对于中国方面来说,最重要的是敦促日本信守反省侵略历史承诺,将言论切实落到行动上。
金熙德表示,一方面,日本国内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与邻国关系的恶化使日本陷入不利状态,并考虑着手改善与中韩两国的关系。从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看,无论在日本政要内部还是民间都出现了强烈反对声音。15日小泉未出现在参拜靖国神社的现场,究其原因主要是小泉内阁唯恐此举导致选民分流,影响下月的众议院大选。据民意调查显示,41%的民众支持他参拜靖国神社,而46%的选民认为小泉应该停止这一举动。选民的态度是小泉不得不顾及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日本右翼势力依然猖獗,国内存在政治势力的斗争。15日尽管小泉并未到场,却仍有47名政要不顾邻国反对参拜了靖国神社。金熙德表示,从目前总体局势看,日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所采取的强硬外交政策的错误,而未来中日关系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日本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因此,尽管小泉15日的表态对两国关系的改善来说是一个正面的信号,但是鉴于日本国内种种复杂形势,近期对中日两国的前景并不能太过乐观。
但从长远角度来说,吴寄南认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之间有交融的利益。两国关系最终还将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其间将会更多地呈现协调合作、摩擦竞争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