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9日,这是一个注定要写进国民党党史的日子—国民党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七全”)在台北开幕,马英九从卸任主席连战手中接过象征党权的党旗,正式成为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的新掌柜。彼时彼刻,马英九雄姿英发。但是,他只能快乐一天,接过党旗的一刻,意味着马英九就此要从衣着光鲜地坐在客厅闲谈风花雪月,变成系着围裙在厨房里打理柴米油盐。
党务是马英九面临的当头难题。众人拾柴火焰高,国民党要重夺“执政权”,首先要解决好党内团结问题。在党主席选举中,“王马之争”显然过于刀光剑影,因此即使选举结束,马英九一再放低身段,但是王金平最终仍然拒绝担任首席副主席;在国民党“十七全”上,两派人马又在党章修正案上进行了角力。如何化解与王金平、“拥王派”的心结,既考验马英九的肚量和协调能力,也是党内能否团结的关键。
其次,改革国民党说易行难。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深化党内民主、2008年前处理完党产等七项改革设想,但是有的提议当天下午就被党代表打了回票,例如“中常委中设基层公职人员保障名额一人”;有的真正落实起来相当棘手,例如现在国民党每个月包括党工薪水、退休党工退休金和优惠存款补助等支出,基本开销大约要新台币2亿元(约合5000万元人民币),这样沉重的财政包袱肯定要抛掉,可是抛得不好就容易砸到“马脚”。不清理好灶膛,柴火就旺不了。向来“温良恭俭让”的马英九,现在需要的是魄力和大刀阔斧的作为。
泛蓝“共主”是马主席需要获得的又一头衔。在泛蓝整合上,马英九提出“先在政策、法案和选举上充分合作,逐步整合,最后达到合并的终极目标”。新党早就想并入国民党,这次更让3名党籍“立委”退党加入国民党,因此在整合上问题不大,难的是亲民党。国民党“十七全”通过取消“排宋条款”,向从国民党出走的党员敞开了回家的大门,但是如何化解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心结,强化国、亲合作,推动泛蓝三党整合乃至合并,是马英九的艰巨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泛蓝团结,马英九才有希望在2008年问鼎台湾地区领导人。
党是选举的机器,选举是党机器的润滑油。作为党机器的首席机师,在2008年前,马英九需要应付好今年底的县市长“三合一”选举、明年的台北和高雄市长选举和后年的“立委”选举。场场都是恶战,没有了庞大的党产提供经费,又不擅“组织动员”,马英九要想成为“常胜将军”难上加难。一贯被人称为“政治不粘锅”的马英九,如果不想因为选败而引咎辞职,就要认清政治现实,多一些人间的油烟气,广结善缘,积累人脉,打好选战。
“马英九时代”的国民党会否延续连战“和平之旅”确定的国共和解、携手推动两岸关系的路线,备受关注。与大陆方面的关系,是中国国民党永远难以切断的脐带,这就好比盐巴,虽然在汤、菜里头无影无形,但是少了它,百菜无味。连战在卸任演说中明确叮咛,国民党有必要让台湾人民有一个不一样的选择,尤其在两岸关系上,要跟民进党不一样。马英九在“十七全”上表示,将延续连战的两岸政策路线,国民党“十七全”通过的政策纲领也将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达成的五项共同愿景列入。
应该说,这些都为国共两党进一步深化和解、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作为党主席的马英九本人,需要展现更大的格局,处理好个人过于高调的“反共”、支持“法轮功”姿态与党的路线的冲突。
在胡锦涛致电祝贺连战担任国民党荣誉党主席后,连战回函表示,历史长河中机遇难得,两岸领袖人物应掌握契机,共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处理两岸关系上,马英九需要学习连战的民族情怀、政治决断和开阔格局观。
“改变才有希望”,这是国民党在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提出的竞选口号。国民党要从野地(在野)走回殿堂(“执政”),需要改变;要想成为国民党的“中兴少主”,“马主席”同样需要改变。唯有如此,走进厨房的马英九,才能端出一道道让台湾同胞、让两岸人民满意的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