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崛起的本能反应
此次"中国威胁论"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第一,"威胁"范围更广,内容更实。他们认为,中国不再在某一个方面,而是在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构成"综合性挑战";其所列举的威胁也不再是学院式的预测,而是眼下"活生生的现实"。第二,以往的"中国威胁论"总有"中国崩溃论"相伴,认为要么中国经济全面崩溃、政权垮台,要么中国会发展为法西斯专制国家,成为美国和全球安全的威胁。而这次的"中国威胁论"却是与"中国机遇论"相生,即更可能的情况是中国为他国的安全与繁荣带来机遇。第三,以往"中国威胁论"的结论是必须遏制中国,但这次,大多数人主张接受现实,制定着眼于长远的综合性政策,单纯叫嚷实行"遏制中国"政策的声音在衰减。第四,国际上的反应不同。此次除日本闻风而动外,绝大多数国家至今没有跟风。
美国国内为何再炒"中国威胁论"?深究原因,首先是美国外交战略中心转移。二任布什政府的外交与安全战略明显从反恐向传统大国关系倾斜,中国在美国外交雷达上的图像骤然变大,学术界和媒体的兴趣也相应转移到了中国身上。按照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崛起的大国必然对霸权国的统治地位构成挑战。中国崛起的一系列事实似乎印证了一些人的预想。他们惊呼:反恐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中国已在全球范围内悄然撼动美国的核心利益。
其次是国内的因素。就业状况不佳,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美国民众需要一个交代。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中美经济联系的加深,使中国成为最理想的"替罪羊"。国会和媒体于是各司其责,大肆炒作,为难政府,使之奉行更加强硬的对华经济政策,为美国企业和民众争得更多好处。此外,美国军工利益集团千方百计夸大中国军力威胁,以便向国会申请更多军事预算,胁迫台湾购买更多武器,从而捞到更多订单。
最后,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威胁论"再次泛起的根本原因。在以往的"中国威胁论"中,中国崛起只是一个假设。如今,崛起已成现实: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增大,承担国际义务的意愿加强,在全球范围内的软实力加速提升。美国看在眼里,酸在心里。
■毒化不了中美关系
新的"中国威胁论"至今未见退潮,但它就像蚍蜉,要撼动中美关系这棵大树,谈何容易?
首先,在美国国内,"中国威胁论"始终无法一调定音、一声罩天。美国的大多数媒体并没有一边倒,而是同时刊出不同立场的文章,帮助读者全面、客观了解中国。与媒体相比,美国的学术界则更为冷静。认为中国崛起注定会引发中美冲突的人虽有,但更多学者主张合作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起点和目标。在国会,攻击中国的声音虽然不绝于耳,但支持中美合作的好事也络绎不绝:众议院成立了"中国连线";有议员提出《美中文化交流法案》,主张加强对中国的了解和交流;近期国会否决了旨在遏制中国的《东亚安全法案》。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者。布什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遏制不了的,尽是跟中国对着干没好处。国防部《中国军力报告》之所以一再难产,据说就是因为其中反华调子过重,被国务院和白宫认为会影响大局。美国人不傻,叫嚣归叫嚣,利益在哪里还是很清楚的。"中国威胁论"可能会干扰中美之间的一些具体议题,但动摇不了中美合作的大局。相反,由于"中国威胁论"从反面突出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中存在的"危机",反而有可能成为推动两国政府更多合作的新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