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装甲战车在演习结束后接受检阅 |
中俄军事合作关系的加强举世瞩目,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更是成为今年全球众多军事演习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一场。那么,表面热闹却玄机无数的联合军事演习究竟有什么好看之处?中俄两个大国的战略合作水平的升华究竟折射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格局?就此,《环球》杂志记者专访了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教授。
《环球》杂志:此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是我军与外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演习。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世界军事大国进行联合军演的目的是什么?中俄联合军演对中国军力的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阎学通:中国还从来没有进行过这么大规模的、联合外军的海上军事演习。参与此次联合军演的俄罗斯海军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海军的海上军事力量。此次中俄联合军演的目的是综合性的。从军事角度讲,这是检验和展示中国军事实力的一次演习。
演习虽然是一种表演,但在军人之间也通常表现为一种竞赛。军演需要双方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配合不好的情况出现,就像乒乓球的双打比赛一样,两个队员,一个表现好,一个老丢球,那大家心里都明白是谁的能力差。因此在联合军演的同时,双方军人都想表现出我的能力不比你弱,谁都不想在演习中显示出己方军力不如别国。所以中国军界人士对此次演习非常重视。
如果是某个国家自己搞个“自娱自乐”的演习,出错和失败还可自我遮掩遮掩。但这次要有失误就无法掩饰了,不但有俄军的参加,还有外国军事观察员在场。如果两国军队配合不好,行动速度跟不上,火力打不准,通讯联络不上,任何一方面的原因都足以反映出能力和装备上的差距。一清二楚,大家心知肚明。竞赛因素,就可以暴露出能力上的不足之处,这就是联合军演与自己军演的不同之处。
联合军演是中俄战略合作水平升华的一个结果、一个标志。
联合军演是评判两个国家战略合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政治标志。能否进行联合军演,是表明双方战略友好的档次,比如我们就不大可能与美、日搞这种性质的联合军演。联合军演从象征性成为实质性的,这表明战略关系又上了一个等级。海上救援、反恐性质的演习是象征性的,但这次中俄进行的是实质性的、作战性的军演,水平是不一样的。军演规模也标志双边战略关系的水平。过去中俄在边境地区搞过军演,但其规模和综合性都无法与此次相比。透露给对方自己真实的军事实力,这需要战略上的巨大信任。这次中俄联合军演是综合性的大型演习。
联合军演的举行表明中俄之间相互信任水平提高了。从1958年“九评”到“珍宝岛”军事冲突,中俄之间长期存在着相互的不信任。而这次双方能进行这么大规模的综合性联合军演,表明双方的战略信任基础大大提高了。
《环球》杂志:从历史和世界范围来看,联合军演的一般目的是什么?不针对第三方是否意味着军演就没有假想敌?联合军演对国家关系的发展是否具有标志意义?
阎学通:一般来讲,两个国家进行具有实质意义的联合军演,主要是为了提高联合作战的能力。主要是提高相互之间的作战协调能力。从政治上讲,联合军演都是向参与各方所面临的共同威胁的一种政治表达,表达他们对共同威胁的一种关切。
虽然中俄联合军演不针对一个既定的国家,但是不管你有没有针对一个具体的国家,你总要针对一个具体的共同威胁。任何军演都会有一定的安全针对性,如果连针对的共同威胁都没有,那么联合军演就是无的放失,就没有意义,等于浪费国家财富。
这次中俄联合军演第一针对的共同威胁是恐怖主义,第二个共同威胁就是地区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联合军演表明中俄在东亚地区有重大的共同安全关切。
同时,中俄意图通过联合军演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所有的联合军演,它的举行就是国家战略关系深度的一个标志。演习水平、规模、性质的变化表示着国家间的战略关系的加强或减弱。从无到有、从象征性到实质性、从小规模到大规模,这是三个层次。这次中俄联合军演增强了实质性,扩大了演习的规模,这反映了中俄战略关系的增强。
《环球》杂志:中俄联合军演不针对第三方早已告示天下,但一直对潜在对手的成长虎视眈眈的美国政府和军方是否仍然不放心?美国主流社会又是如何看待中俄联合军演的?
阎学通:首先,美国的主流社会不愿意看到中俄进行军事合作。无论是美国的保守派还是温和派,在对华事务中的“接触派”和“遏制派”,都不愿意中俄走到一起,都不愿意看到中俄加强军事合作。这是一个基本姿态。
美国主流战略家们不愿意中俄之间形成一种战略合作,是因为他们认为中俄战略合作是一种力量整合,是不利于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他们也担心这种合作会促进中俄两国综合实力的过快提高。
但同时,美国主流战略家们也不认为中俄联合军演会使中俄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同盟。我是同意这一判断的。
到目前为止,虽然中俄需要进行战略合作,但双方都无意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因为双方之间所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还没有大到那么紧迫的程度。中俄曾经是军事同盟,但军事同盟关系并没有有效地使两国在共同安全问题上采取共同作战政策。历史经验让中俄双方都不相信军事同盟能有效地增强双方的战略关系。以往50年里,中俄几乎没有过共同作战的经历,而目前世界上的多数军事同盟都是以上一次共同作战为基础建立的。
《环球》杂志:如您刚才所说,美国既然担心中俄通过力量整合影响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那美国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拆散中俄战略合作的方式呢?
阎学通:的确,只要中、俄中的任何一方加入西方的军事俱乐部,中俄军事合作就立即结束。美国之所以没有采取这种策略,是因为它还有自己的算盘。
美国不希望中俄合作,但同时既不相信中国,也不相信俄罗斯,更为重要的是美国需要以中、俄为所谓的安全威胁来维持其现在的军事同盟。基于此,美国采取了宁可中俄走到一起,也不接纳中、俄加入西方军事俱乐部的政策。
美国及其军事俱乐部这样做的道理在于,中、俄中的任何一方加入西方的军事俱乐部,都将使现有的西方军事俱乐部无法维持。如果俄罗斯加入北约,北约就无法生存,如果中国加入日美同盟,日美同盟就无法维持。因为那样的话,西方军事俱乐部就没有了共同军事威胁——而所有西方军事同盟都是以共同军事威胁为基础的。正是为了要保住现有的西方军事俱乐部,美国才宁可让中俄开展军事合作。
从另一方面来讲,中俄军事合作能发展到今天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受美国这一政策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初,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并不想同中国发展军事合作。结果10年加入北约的努力失败了,俄决策者才意识到北约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俄罗斯的。普京政府认识到,对俄罗斯来讲,加强与中国的军事合作是有利于增强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的,别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对中国来说也一样,选择与俄加强军事合作也对我们的战略安全有利。正因为如此,我个人一点都不担心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会受到破坏。
《环球》杂志:此次中俄联合军演是否折射出在一种新的世界安全格局下中、俄两国各自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思想的变化?
阎学通:这次联合军演反映出中、俄战略决策上的一点变化。两国经过冷战后这十多年的历史,对综合国力有了新的认识,重新意识到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意义。
“冷战”之后,中俄两国都曾认为,综合国力的核心是经济实力,所以全力以赴进行经济建设,认为只要有了钱,就什么都有了。当时最时髦、最深入人心的话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从领导到民众,不少人心中想着同一件事:赚钱。
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中、俄经济实力都比冷战结束初期有了巨大提升。然而今天重新审视国家实力时发现,经济水平的提高并未能有效提高综合国力。人们发现,以“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为指导思想,是不能够获得或保持世界大国地位的。然后,人们又重新认识到,“钱不是万能的”。人们开始思考,综合国力是以经济为基础还是以经济、政治和军事三者的平衡发展为基础。
20世纪80和90年代,由于我们忽视了综合国力的平衡,所以导致中国没能有效地提高综合国力,出现了经济发展高速,但军事实力相对衰退、政治实力增长缓慢的不均衡发展现象。一个国家各种实力要素发展的不均衡对内会影响民众的心态和社会道德观念。一个军力不强的国家,其社会将缺乏阳刚之气;一个政治实力不强的国家,其社会将缺乏正义风气,一个经济实力不强的国家,其社会将缺乏慈善行为。治大国如养子。一个小孩要健康成长,其体魄、知识、品德需全面发展;而一个国家则需要军事、经济、政治上协调发展。
这次联合军演的进行,表明中俄两国领导人都意识到了在综合国力的发展中,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三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俄罗斯也是一样。普京是看到了叶利钦时期完全倒向西方、缺少民族自尊、只讲经济不讲政治、军力严重衰败的政策失败,所以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要加强军力建设。
另外,此次联合军演还反映了中俄两国政府对海洋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