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11年攻克三大技术难题
作为如此雄心勃勃的大天文计划,其建造难度也是世界一流。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技计划与财务管理处处长薛随建研究员介绍,经过长达11年的前期准备,目前FAST已经成功解决了三大技术难题。
首先是选址。FAST选择在贵州省的喀斯特地形的一个山谷,这里的射线环境让天文学家感到十分满意。
其次,虽然FAST利用了一个独创的主动反射面技术。薛随建介绍,虽然FAST的外形看起来像一口大锅,但是其实并非完全是球面的。在这个望远镜中心300米处利用了一项中国自己的技术创新:主动反射面技术,届时要用总共12万个三角形的平面组合成一个巨大的抛物面天线,接受来自宇宙的信息。
最后,这台望远镜的支撑系统是“馈源”的移动技术。届时要在喀斯特山谷中的四个方面架起巨大的钢丝索,来吊起馈源包,以实现主动反射面的聚焦过程,这项移动馈源的移动技术,也是含金量非常高的。
薛随建介绍,历经11年的研究,射电望远镜完成的这三项关键技术均取得突破,已无技术风险,具备了参与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遴选立项的条件。目前,FAST正处于关键阶段,已经开展了有效的预研究阶段,许多大专院校和国家天文台都在参与和开展工作。
国际合作前景广阔,英国有意加入FAST工作
参加这次中英研讨的英国“粒子物理和天文学研究理事会”主席马丁沃德教授介绍,英国和中国天文学界拥有同样的兴趣点,尤其是两国的优势可以互补。比如中国幅员辽阔,选择天文望远镜的地基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而包括英国在内,欧洲都是面积较小的国家,选择望远镜甚至要到境外国家,单独的国家也不可能组织大的项目,因此对于加入到中国的天文计划十分感兴趣。
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项目副总设计师黄茂海研究员介绍,欧洲空间局计划在2007年建造一台红外天文台,这将是世界一流的项目,类似于大型哈勃望远镜的工程。届时,中国科学家将参加一个仪器系统的研制,这也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参加一个世界水准的空间合作天文项目。
薛随建研究员介绍,在空间领域,我国还计划研制发射天文卫星,英国对这个项目也十分感兴趣。此外两国还将共同致力于推动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的早期阶段的合作,以及大尺度的宇宙巡天观测工作,合作前景十分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