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新编成的装甲合成营 |
金秋时节,内蒙古草原深处,秋光正好。
突然,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方圆上千平方公里的丘陵沟壑间,铁流滚滚,战车急驰;蓝天白云下,伞花朵朵,神兵天降……
8月27日,“北剑—2005”军事演习在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拉开帷幕。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民解放军邀请观摩国家最多、展示规模最大的一次涉外观摩演习。
空中对抗实兵演练
24国的40名军事观察员主要是空降兵部队、装甲兵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还有部分国家驻华武官,他们来自朝鲜、以色列、俄罗斯和美国等。
“北剑—2005”军事演习参演兵力上万人,参演装备包括装甲车辆和各种火炮数百台、轮式车辆上千辆。这次演习是北京军区年度例行性演习,分为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机动、装甲兵和炮兵实弹对抗考核、战斗实施4个阶段。外军观察员观摩的是第4阶段的空降、反空降、机动攻击、激光模拟实兵对抗和装备应急野战抢修等演练。
上午10时20分,演习正式开始。“红”“蓝”两军的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步战车和200多门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高炮在上千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展开了激烈角逐;“红”“蓝”两军的歼击机、武装直升机在不同空域进行了空中对抗;两军的电子分队施放电子干扰和进行反干扰;“蓝军”空降兵在“红军”纵深实施伞降,“红军”进行反空降;双方把现代战争的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各国军事观察员纷纷表示,这是他们在中国看到的最精彩、最真实、最宏大的军事演习。
参演装备向外军观察员开放
这次演习采用开放式实地观摩的方式,不设预案、不搞预演、不设观摩台,外军观察员跟随演习部队现地观摩,第一线接触“战场”的真实情况。
40多名身着各色迷彩的外军观察员抵达演习地域不久,就迅速消融到秋色斑斓的战场之中。应中国军队的邀请,他们成了这场演习的特殊“评委”。
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官员说,我军例行性实战演习向外军作战部队指挥员全方位开放,还是第一次。邀请他们在观摩的同时对演习进行评议,也是我军演习史上的第一次。
演习中,外军“评委”可以观摩“红”“蓝”双方部队的任何一个指挥所和阵地。当几名外军观察员提出观看演习装备时,中方演习指挥员当即决定所有参演装备向他们开放,也允许拍照。参演官兵详细回答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参演的“红”“蓝”双方都采用了激光模拟对抗系统,坦克一旦受到攻击,激光系统接收到信号,就会自动切断油路、电路,使坦克无法开动。西班牙第11机步旅旅长塞夫里安准将说:“这样的演习更贴近实战。”
由计算机网络、图像转播车、红外传感器、卫星定位仪等组成的战场监控系统,使“红”“蓝”双方的一举一动,都清楚地展现在由18块大型显示器组成的屏幕墙上,在各国“评委”面前一览无余。基地司令员谢勇大校说,“我们欢迎外国同行挑毛病。”
“评委”们显然没有因为受外交礼仪的束缚而隐瞒自己的观点,他们毫不迟疑地提出了中国军队在演习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和不足。俄罗斯第98空降师师长连佐夫少将问中国空降军部队指挥员叶宇新中校:“在进行空投时,你们人员和装备的着陆点似乎距离过大,不利于空降部队的收拢集结。如遭遇敌人袭击,将非常危险。”叶宇新回答:“这是由于今天风力过大造成的。但这也是不允许的,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克服风力对空降着陆点的影响。”
军事开放与国家开放同步
“中国军队举行对外开放演习的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光谦少将说,“这一趋势清楚地表明,中国军队正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透明,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自信。”
此次演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军队第5次向外军领导人和观察员开放的演习。“中国军事上的开放与国家的开放是同步的。”彭光谦说:“关起门来搞军事建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认为,在方兴未艾的世界军事变革大潮中,中国军队的起点并不占据优势。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了中国军队利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缩短与发达国家军队“时代差”的战略机遇。“军事建设也要善于利用国内、国际两方面的资源。开门建军,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中国军队自身发展的要求。”彭光谦说。
“中国军队的开放和透明,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最好驳斥。”多次观摩过外国军事演习的彭光谦说。他认为,通过举行“北剑—2005”“铁拳—2004”这样的对外开放演习,可以使其他国家更细致、更真实地了解中国军队的情况,包括以前一直被视为军事秘密的实际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