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水利部网站消息,国家防总办公室今日公布了2005年防汛抗旱情况,全文如下:
2005年汛期,我国珠江流域、福建闽江、淮河干流、辽河流域的浑河、太子河等江河发生了较大洪水和大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西江中下游发生了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长江支流汉江、黄河支流渭河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秋汛。湖南、黑龙江等省发生了严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与此同时,海南、云南、广西等地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春旱,内蒙、宁夏、湖南等地发生了严重夏伏旱。到目前为止,今年有8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我国东南、华南沿海登陆,给福建、浙江、海南、安徽等省造成严重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总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紧急动员、密切配合,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夺取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汛情、旱情和灾情
(一)汛情
2005年汛期,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南方暖气团势力较强,全国普遍降水比较丰沛,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多于常年。淮河、汉江流域及粤东、闽南、吉林、新疆、青海中西部偏多3成至1倍,但宁夏北部、内蒙古大部和黑龙江北部偏少3~6成。
受降雨影响,6月下旬,珠江流域发生大洪水,其中西江干流发生了超过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今年淮河干流发生了4次洪水,其中7月中旬淮河支流洪汝河发生了20年一遇大洪水,淮河干流中游部分河段发生超保证水位的洪水。8月中旬辽河流域的浑河、太子河发生了大洪水。9月下旬至10月初,黄河支流渭河发生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洪水频率接近10年一遇);长江支流汉江发生1983年以来最大洪水(洪水频率超过10年一遇)。截至10月8日,今年在西北太平洋洋面共生成台风或热带风暴19个,其中有8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福建、浙江、广东、海南等省登陆,给一些地区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局部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致使湖南、黑龙江、贵州、福建、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今年汛情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汛情来得早。2月中下旬,湖南湘江、福建闽江就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湘江、资水、洞庭湖和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出现历史同期最高水位;
二是洪水量级大。6月中旬以来,珠江流域特别是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降大到暴雨,干支流洪水暴涨,西江中下游发生了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7月上旬,长江上游渠江支流州河发生超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防洪形势一度十分紧张。
三是山洪灾害频。黑龙江、湖南、浙江、福建、安徽、云南等省区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山洪灾害47起,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0人的山洪灾害1起;死亡人数50~100人的4起;死亡人数10人以上的12起。
四是台风危害重。今年在我国登陆的热带气旋个数虽较常年略偏多,但强度和影响范围明显重于常年。多年平均在我国大陆登陆的热带气旋为6.15个,其中2.15个为台风,2.5个为强热带风暴,1.5个为热带风暴。而今年在我国登陆的台风为6个,强热带风暴2个,共造成722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21人、失踪5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745千公顷(711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82亿元。登陆我国大陆的热带气旋分别是5号台风"海棠"(福建连江登陆)、8号强热带风暴"天鹰"(海南琼海登陆)、9号台风"麦莎"(浙江玉环登陆)、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广东汕头登陆)、13号台风"泰利"(福建莆田登陆)、15号台风"卡努"(浙江台州登陆)、18号台风"达维"(海南万宁登陆)和19号台风"龙王"(福建晋江登陆)。其中第9号台风"麦莎"在浙江玉环县干江镇登陆后,先后影响浙江、福建、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等省市,辽宁等省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第13号台风"泰利"在福建莆田平海镇登陆后,先后影响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等省,淮河流域、太湖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浙江、福建等地遭受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第18号台风在海南万宁登陆后,横穿海南中部,造成海南省电力系统一度瘫痪,全省大面积停电,直接经济损失达91亿元。
(二)洪涝灾情
截至10月8日统计,全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16171千公顷(24256万亩),成灾8294千公顷(12441万亩),受灾人口21066万人,死亡1292人,失踪332人,倒塌房屋12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58亿元。因洪涝灾害死亡的1292人中,221人死于台风灾害(含台风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死亡132人),1085人死于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浙江、福建、海南、广西、四川、安徽、江西、辽宁等省(自治区)受灾重。
今年洪涝灾害呈现"三多一少"的特点:与常年相比,今年洪涝受灾面积多,受灾人口多,直接经济损失多,因灾死亡人数少。但因台风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有所增加。
(三)旱情和旱灾
今年全国的旱情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两南一北"旱情重。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东部旱情较重。海南、云南、宁夏等省区春季旱情最严重时,耕地受旱面积超过全省耕地面积的50%,有100余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发生春夏连旱,受旱面积一度达2548万亩,占全省作物面积的68%。内蒙古有7个盟市遭遇春夏连旱,草场受旱面积一度达42万平方公里,占中西部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0%。
二是人畜饮水困难突出。全国一度有820多万人、730多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旱情最严重时,海南有100余万人饮水困难,超过全省总人口的10%;云南省有705万人、39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昆明市一度被迫取用严重超标的滇池水补充城市供水;山西省有165万人、36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内蒙古中西部有86万人、26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宁夏有45万人、30万头大牲畜发生严重饮水困难。
三是今冬明春抗旱形势严峻。虽然今年汛期全国降雨较为均匀,但由于前期干旱持续时间长,江河来水少,部分地区水利工程蓄水不足的局面没有改善。内蒙古自治区的454座水库中有148座干涸;山西省有12座中型水库、378座小型水库干涸见底,对今冬明春的抗旱带来不利因素。
由于各级政府的努力,有效地减轻了灾害损失。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4630万亩,其中重旱1410万亩,干枯466万亩,有526万人、463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但均小于多年平均水平。受旱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大部、河北北部、湖南西部、广西西北部。
二、防汛抗旱工作情况
今年的防汛抗旱有六个方面的工作十分突出:
1、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抗旱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在我国历次重要的抗洪抢险和抗旱过程中,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都要亲自部署,对重大问题提出具体要求,是多年来夺取防汛抗旱工作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今年的防汛抗旱最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根据汛情、旱情发展,温家宝、回良玉等领导同志多次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现场指导抗洪抗旱和抢险救灾工作,看望奋战在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慰问受灾群众。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水旱灾害信念和勇气,鼓舞了战胜艰难险阻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是多年来我国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根本所在。
2、以人为本
在部署和开展抗洪救灾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动员、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并做好转移灾民安置工作。西江、闽江抗洪期间,广西及时组织居住在低洼地带、地质灾害易发地带及沿河两岸受威胁地区群众70万人安全转移,广东省共转移群众38.7万人,解救受洪水围困群众13.3万人,紧急安置43.5万人,福建省紧急转移群众31.7万人。在淮河防汛抗洪过程中,安徽、河南省提前撤离了沿淮低洼地区及准备启用的行蓄洪区内群众,做到确保人的生命安全万无一失。在防御9号、13号台风期间,福建、浙江等有关省市累计转移群众154万和135万人,重点转移沿海渔排养殖人员、出海船只、低洼地带、危房与简易工棚、易滑坡地带的群众,把工作部署到村,落实到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抗旱方面我们发挥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的骨干作用,依靠社会各界力量,积极组织有效抗旱。采取了一些挖潜截流、修建应急供水设施、拉水运水等多种非常规手段,解决了808万人和490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其中,仅云南省利用车辆运水4000万立方米,临时解决了434万人、243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3、防范未然
汛前,国家防总召开了2005年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水库安全度汛电视电话会议、全国主要江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提前对今年全国的防汛抗旱进行了部署;国家防总5月份公布了大江大河、重要病险水库、重点防洪城市和主要蓄滞洪区行政首长防汛责任人;派出8个检查组对各大江河和重点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检查。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部按照国家防总的要求,汛前均召开会议,部署辖区内的防汛抗旱工作,派出多个工作组检查安全度汛情况,并分级公布了辖区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使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落到实处。
为确保防洪工程安全度汛,汛前各级加大了防汛抗旱资金投入的力度,抓紧水毁工程的修复和病险工程应急处理。国家防总汛前商财政部及时下达了4.9亿元水利建设基金和特大防汛经费,用于各地病险工程应急处理。各地也加大了投入,确保水毁工程和病险工程在汛前及时处理,为安全度汛创造了条件。
汛前,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防洪工程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各大江河防洪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国家防总在汛前组织修订完善了黄河中下游洪水调度方案和沂沭泗洪水调度方案等,并批准执行。各流域机构和有关省市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各类防洪预案。特别是浙江、福建等沿海省市修订完善了防台风预案。近年来,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处置经济社会紧急情况工作预案》,福建省制订《福建省防台风预案》等。这些预案要求沿海地区编制防台预案,并把外来务工人员、海塘内外养殖户、危房内居住群众和渔船作为重点,逐村逐户逐人调查了解,对外来务工人员登记造册,把安全管理和转移责任落实到企业主和居住的社区,按遭受台风影响的大小,规定危险区域和危险地段各类人员转移撤离的线路、报警联络信号、安置地点,并广泛宣传,组织开展演练,确保安全转移。
今年中央安排特大抗旱经费3.05亿元,支持地方抗旱工作。同时,我们在全国积极推行抗旱预案制度,开展抗旱预案编制试点工作,组织制定了《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初稿)。积极推动抗旱基础研究,加强抗旱工作的主动性。
4、快速反应
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又一显著特点就是每次发生洪涝灾害或台风登陆前,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水情和气象预报,都快速作出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派出工作组指导抗洪抢险救灾。
根据珠江、闽江、淮河流域汛情的发展,国家防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时启动二级、三级防汛应急响应,加强与有关流域和省区的联系,并多次派工作组分赴珠江、闽江、淮河、辽河、太湖等抗洪前线,指导和协助地方抗洪抢险工作。在部分地区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时,国家防总及时派出工作组现场指导地方抗灾救灾。在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前,国家防总多次派出工作组督促地方落实各项防台风预案,指导抗灾救灾;台风过后,及时对抗御台风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有力地推动了防台风工作的开展。国家防总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顾全大局,积极主动做好工作,确保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得以顺利实施。广西、广东、浙江、福建、安徽、辽宁等省区,也根据汛情的发展,及时启动二级、三级防汛应急响应,调度社会力量投入抗洪抢险工作,并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或督导组现场检查各项责任制落实情况,指导当地抗洪抢险工作。
5、靠前指挥
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认真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10多次亲临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主持召开全省防汛视频会议,部署防汛抗洪(防台风)和抢险救灾工作,明确强化了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权威,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自治区主席陆兵分别对防洪抢险工作作出指示,并深入受灾严重的梧州、贵港、贺州等市现场指挥;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深入北江大堤和西江等防洪重点地区指挥抗洪抢险;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出国访问期间密切关注浙江防台风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长吕祖善先后5次到省防指,亲自动员部署防台风工作;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亲自到省防指了解汛情,部署工作,并深入一线,指导淮河防汛排涝工作。受灾地区各级领导高度负责,深入一线,现场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6、科学调度
汛期,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实施滚动预报,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和重要江河洪水的监测,及时发布重要天气预报和主要江河水情预报,为防洪和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在防御珠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水利部水文局会同广西、广东两省水文局共发布近400站次洪水预报,优秀率达90%以上,并提前一天做出梧州将出现26.80米洪峰(实际26.75米)的准确预报;在淮河洪水期间,水文部门果断预测王家坝洪峰水位在29.1米(实际29.14米)左右;在防御闽江洪水过程中,福建省组织3个专家组运用洪水预警报系统逐时预报和推算洪水演进情况,并制定了多套调度方案,为判断汛情、灾情,指挥决策提供了依据。
水利工程在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巨大的减灾效益。淮河洪水期间,淮河防总和沿淮各省密切配合,精心调度,运用水库的拦洪削峰,防洪效益十分突出。7月8日,板桥水库最大入库流量1637立方米每秒,洪水全部被水库拦蓄;7月10日,汝河宿鸭湖水库最大入库流量3180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库流量338立方米每秒,消减洪峰89.4%;汝河薄山水库最大入库流量970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库流量24立方米每秒,消减洪峰96.5%。通过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使淮河干流控制站王家坝水位降低0.35米左右,保证了洪汝河下游的安全,避免了蒙洼、邱家湖、唐垛湖、姜家湖等行蓄洪区运用,避免了19.5万人受灾,避免了34.3万亩即将成熟的农作物受淹。在防御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洪水过程中,辽宁省防汛指挥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使辽河支流清河水库仅下泄30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87%,柴河水库仅下泄32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98%,将辽河干流20年一遇的较大洪水削减为一般洪水,铁岭市以下河段水位没有超过警戒水位。刚刚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的浑河大伙房水库,及时关闸蓄洪,几乎将入库洪峰全部拦蓄,大大减轻了抚顺、沈阳等重要城市的防洪压力。太子河观音阁水库仅下泄113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81%,将本溪以下河段较大洪水削减为一般洪水。避免了沈阳、抚顺、本溪、辽阳等城市和大片农田受淹。据估算,大伙房、观音阁、清河、柴河水库防洪减灾效益达22亿元。
抗旱调水工作取得新进展。由于干旱缺水,江河水位偏低,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水倒灌内侵。为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安全,国家防总今年1月中旬组织实施了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从上游增调水量8.43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珠江三角洲供水紧张的局面,置换了三角洲河网水体,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江苏省干旱期间及时开动江水北调泵站,累计向苏北地区翻送抗旱水源33亿立方米;沿江沿淮各地累计引水15.6亿立方米。安徽省沿江沿淮地区利用淮河涨水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抗旱引水,累计提供夏种用水80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800万亩。山西省利用小泉小水、煤矿弃水等非常规水源抗旱扩浇耕地65万亩。河北省积极开展咸水利用研究,大力推广咸淡水混浇技术,目前年利用咸水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目前,全国主要江河汛期基本结束,但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局部灾害性天气随时可能发生。从历史看,汉江、黄河等流域10月份仍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未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仍可能生成台风,并登陆我国东南沿海。此外,局部地区短历时、高强度的暴雨随时可能发生,防御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工作仍然不能放松。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预测预报,继续做好大江大河的防汛工作,进一步加强台风和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2、加强调度。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按照工程调度运用计划,科学调度洪水和水资源,确保防洪安全。在此基础上,要利用主汛期已过的有利时机,实时拦蓄部分洪水,为后期可能出现的旱情增加水源。
3、全力做好抗旱工作。继续认真分析水资源供求形势,立足于抗大旱、长期抗旱,早准备、早动手,做到冬旱秋防,春旱冬抗。各地要抓住时机,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秋冬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抓紧对现有灌溉工程和供水、排水设施的维修、配套和改造,因地制宜地修建一批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和集雨等抗旱应急设施,尽量多引、多提、多拦、多蓄水,努力增加抗旱水源。同时,要加强计划用水,大力节约用水,完善各项抗旱预案,争取抗旱工作的主动权。
4、抓好水毁工程修复。今年,淮河、珠江、辽河等江河水毁严重,有关地区要抓紧水毁工程修复。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抓住秋冬春水位低的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水毁工程修复和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灾后水利建设和水毁修复要统一规划、统筹兼顾、注重质量、狠抓落实。
5、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总结。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需要总结。特别是我国在抗御台风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需要通过认真总结,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