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挣工分壮年游太空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费俊龙。”
10月12日5时许,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响亮果决的报告声回荡在雪花漫舞的清晨。航天员费俊龙高调亮相,一反他长期低调做人鲜为人知的作风。出人意料,他与聂海胜搭档飞天,成了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一匹“黑马”,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
费俊龙出生于江苏昆山巴城,与聂海胜有着同样贫穷窘迫的童年。小时候他很羡慕军人,喜欢战争片和红五星。自己做五星,刷上红漆,戴在头上。像天将降大任前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样。10岁的费俊龙边上学边挣工分,背麦子,背稻穗,背河泥,一天下来挣3个工分;他割草喂兔子,帮妈妈做饭;他胆大心细,体力活繁重,从没摔过跤,全身上下没有留下一道疤痕,为以后通过招飞扫除了障碍。
上中学的时候,费俊龙与同学傅惠明等8个人特别要好,但都很顽皮,有时用小虫子吓唬班上的女同学。费俊龙蛮活跃的,但在一桩桩“调皮”事件中,他从不挑头,但都积极响应做“从犯”。俊龙多才多艺,学习好,文采出众,写字画画都好,大型黑板报都是他出,还喜欢助人为乐。
读高中时,学校进行招飞宣传,他没有跟家长商量,自作主张报了名,体检合格就回家了。费家到俊龙这一代已经是三代单传了,俊龙上边有两个姐姐。生俊龙的时候,费家宝贝得不得了,特别是爷爷,高兴得整天合不拢嘴。长辈们都把俊龙叫“三囡囡”,特别当心肝宝贝。爷爷不舍得俊龙去当兵。俊龙对爷爷说:“我已经长大了,周总理小小年纪就离开家乡,我比总理那时大多了,生活上能自理。再说,我去的是部队,不是其他地方。”
1982年,17岁的费俊龙通过空军招飞成为一名飞行员。有一次高空试飞,头天飞的时候油箱还剩有油,但是油表没有完全指示出来。在高空,油灯亮了,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往回飞。随后请示上级,按照空中迫降路线降落,这是最省油的,也是处理特情最有效的方法,上级同意了。落地后,经仪器测试,油箱已经干了。如果他不按照迫降路线滑行,有可能就回不来了。这次事故苗头让费俊龙更深地理解了高风险的风险都是表面上的,问题就在身边,有些事故确实是可以避免的。
1991年,费俊龙与同为航校毕业的妻子王洁喜结连理。王洁对费俊龙的支持一般妻子很难做到。她原来在北京,费俊龙在甘肃武威。虽然在河西走廊一带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但各种条件和内地比起来还是挺艰苦的。结婚当年的八一前夕,王洁来部队看丈夫,从北京出发前发了电报,结果人到了部队的第三天,电报才到。这是王洁对西北的第一次感受。但婚后不久,她还是同意离开北京,跟费俊龙随军到了西北。两人到北京注销王洁的户口时,派出所的干警们都不理解地说,西北有那么好吗?
费俊龙第一次听到“航天员”三个字是在1996年6月,当时对航天员是干什么的还不是很清楚,以为跟飞行员差不多。年轻人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探索的精神,特别是飞行员,有对职业的那种追求,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报名。1998年,他成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当了航天员以后,家里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他究竟干什么工作。有一次,妈妈忍不住问他到底做什么。他说,还是飞,不过要比在空军飞得更高。
从神舟五号开始,航天员训练本身就是选拔的过程。费俊龙把近40万字的飞行手册全部背下来了,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处置方案,全部做到了不查手册就能处置。有一次训练时,教员出了一道题:“导致某异常情况返回的故障模式有几种?”教员准备的标准答案是5种,费俊龙竟答了6种。检验结果,费俊龙是对的。
训练残酷,优选落选更残酷,14名航天员谁都想第一个上天,但是必须选择最优秀、最全面的。看到杨利伟代表中华民族完成了历史使命,费俊龙发自内心感到骄傲,失落感变成了一种喜悦。利伟在天上飞的时候,费俊龙一直在指挥控制大厅值班。升空的时候,他流下了热泪。他说:“哭,实际上就是分享胜利的喜悦”。
同时他也相信经过努力,自己今后还会有突破。杨利伟说,费俊龙比较活泼,他是航校教员出身,在处理事情时协调能力很强。
费俊龙从军23年,回家乡仅6次,每次都是轻轻来悄悄走,几乎从不出门。邻里乡亲直到费俊龙出征太空才知道,20多年前那个“三囡囡”,已经成为执飞神舟六号、为家乡父老扬眉、为中华民族吐气的航天员了。
从小梦飞翔不惑圆九天
仿佛是为飞翔而生的。41年前,聂海胜诞生于湖北枣阳阳垱镇一个小村庄。儿时的一天,他在山坡上放羊,躺在草丛上睡觉,突然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忽闪忽闪飞上了蓝天。那时,他是一个贫困的山里娃,从来没有见过飞机。
41年后的今天,当在八兄妹中排行老六的他年逾不惑时,那个无缘无故长翅膀的梦终于圆了,圆在“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的九天,圆在13亿中国人民的心田!
而飞翔的天路坎坎坷坷。小时候,聂海胜家里穷啊,他经常穿姐姐的旧衣服,打赤脚。每天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杂面饼和红薯面做的黑窝子,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父母常常为几元钱的学费东挪西借。兔子,有时成了交到老师手中的“学费”。有一次,他把一条摸来的二三十斤重的大鱼卖给老师,拿两元钱交了学费。他学习很刻苦,寝室里一般都准时关灯,有时背诵内容没记住,他就在校园的路灯下读书。他数学成绩特别好,考试经常第一个交卷,而且经常是满分。
16岁上初中时,父亲病逝,贫困的农家更是雪上加霜。但聂海胜仿佛知道要为飞翔做准备。他刻苦学习,初中毕业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成为全镇两个考上的学生之一。学校给了他助学金,每次放假,他还去打工、做农活,挣上十几块钱,攒够了上高中的学费。
海胜自小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好。高中时,学校旁有一条排水管道,离地有一层多楼高,同学们都不敢在上面走,惟独海胜能轻松走下来。而且,他从小就喜欢飞机,家里虽然穷,但经常从同学那里借来一些关于飞机的书。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布置搞一些小创作,他的作品是用泥巴做的3个飞机模型,当时就获得了老师的表扬。
聂海胜说:“吃苦多的人,遇到什么都想得开。”高中毕业时遇上了航校招飞行员,他被录取了。临行前,海胜像往常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他不让母亲送行,是怕母亲难过。当年,他成了同行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教官让他给其他学员讲讲飞行体会,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改任空军某歼击机飞行员。第二天,他在飞行中就遇到了事故。他正驾着歼击机在4000多米的高空执行任务,突然砰地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歼击机一下子转速下降、机体下坠,舱内温度剧升。聂海胜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地面指挥让聂海胜弃机跳伞,但他没有放弃,做了最后的努力,试着让歼击机滑行。当歼击机距地面只有400多米时,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然后觉得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聂海胜睁开眼睛,才发现自己落在了稻田里,歼击机摔在100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着火爆炸了。而他本人除了掉了一只鞋以外,完好无恙。后查明,此次事故是由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造成的。鉴于聂海胜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地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当年部队为他记了三等功。
1996年初夏,聂海胜放弃了提拔的机会,参选航天员。爱人聂捷琳开始不同意,主要是安全问题。平时话不多的聂海胜一靠“磨”,二靠多干活,最后体检的时候赢得了妻子的支持。
在参选的1500多名优秀战斗机飞行员中,他过五关斩六将,凭着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飞行能力,最终走进了航天员的队列。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海胜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神五”发射前一天宣布由杨利伟上天后,海胜对他说,没问题,你去吧,你的东西我们都给你带回北京。当杨利伟巡天归来返回航天员大队时,聂海胜和翟志刚挤到杨利伟身边,刚说了一句“你真棒……”,三人就紧紧抱在一起,眼泪刷刷地流。
2004年春节刚过,聂海胜及其所在的航天员大队就开始投入“神六”载人飞天的紧急训练之中。“神六”飞行不是“神五”的简单重复,两名航天员将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多天后才返回,面临的风险更大,对航天员的训练要求也更高。聂海胜在飞船标准调整后,体重有点超标。他坚持5000米长跑和大运动量训练。最终成功将体重保持在67公斤的标准之内,并具备了飞天的所有条件,成了首次多人多天飞行的航天员。
随“神六”飞天的两名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要配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意味着作为神舟五号首飞梯队成员,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练起。
“神五”、“神六”大部分训练是相同的。“神六”飞行时间长,针对这个增加了卧床训练,躺了五天五夜。第一天感觉腰疼,后来感觉越来越轻,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聂海胜说:“我就是很平淡地这样走过来的,情绪起伏不是很明显,航天员不会有大喜大悲的情绪。”
这次飞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太空生活和工作,聂海胜说,杨利伟已经实现了飞天梦想,我们需要进一步去了解太空,了解外层空间,了解外星球,为以后更深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我们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应该说这个事业,我不来也会有人来,但是我能来的话为什么不来呢?当然,这个事是有风险的,但什么事情都有风险。既然选择了,我愿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