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巴金逝世的噩耗,本市文学界及出版界人士都很悲痛。昨晚7时半左右,记者先后采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蒋子龙,原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郑法清及天津市作家协会文学院院长肖克凡。
冯骥才这两天一直和巴金的女儿李小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巴老去世的前一天,冯骥才和李小林还通过电话,小林对冯骥才讲,或许就在这两天了。冯骥才还说,实际上这是意料当中的事情,这几年巴老的病情一直在反复,所以一打电话就让大家紧张一阵子,而这一次,巴老病得实在太重了。巴老曾经满足了我们的一切要求,他和我们一同迈入了二十一世纪,他在病榻上和我们度过了自己的百岁生日,我们不能对他有太多的要求了,他太难受了,应该顺其自然了。冯骥才说,巴金去世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从“五四”时期、“文革”时期乃至改革开放时期,巴金一直代表着中国作家的良心,巴金的精神就像火炬一样,照亮了我们。冯骥才还说,我的很多主要作品都发表在巴老主编的《收获》杂志上,当年,是巴老发现了自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对巴金更存有一份感激之情。我相信巴金的精神就如薪火一样,不会因为他的去世而熄灭。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蒋子龙说,我正在贵阳,听到这个消息很震惊。巴老是中国文坛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作家,也是寿星、福星和泰斗,他的逝世,宣告了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在这个时候,我在回想他的创作,回想他的深刻,回想他作品语言的犀利,当然还有他晚年的返璞归真,还有他所提出的说真话和真性情。我认为,巴老的去世,是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巨大损失,他的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巴金强烈的社会良心及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文学精神永远都会活在我们的心里。
原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郑法清说,巴老与百花文艺出版社有着很深的渊源。1958年8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建社时,确定的出版宗旨就是以散文、小说为主,兼顾其他。当时,百花文艺出版社曾派出编辑董延梅、李申向名家约稿。茅盾先生给了《夜读偶记》,郭沫若给了《洪波曲》,叶圣陶给的是《小记十篇》。而那时巴金先生和冰心、叶君健等正在访日,接触了很多日本作家,也写了大量的随笔。回国之后,巴老将自己的作品集《倾吐不尽的感情》交给了百花文艺出版社,冰心和叶君健也分别将作品《樱花赞》及《两京散记》两本集子交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三本小开本的书分精、半精和平装出版,在社会上反响十分好,巴老也为此感到高兴。他给编辑们留下的印象是谦虚。有一次,巴老将“熟悉”的“悉”写成了“习”,编辑写信问他是否是笔误,巴老回信说是笔误,还说,“编辑是我的手足”。从此后,巴老与百花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欣然担任了《小说月报》顾问,《散文》海外版的顾问,还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巴金写作生涯》一书。
天津市作家协会文学院院长肖克凡说:巴金先生不死。肖克凡说,电视节目里几次播出冰心的女儿吴青谈“巴金舅舅”。从她嘴里我得知巴金先生长年住在医院,为了保全生命老人活得很辛苦,譬如切开气管以保障呼吸通畅。这确实挺受罪的。吴青女士讲得热泪盈盈。尽管如此亲人们还是不愿意老人离去,包括可爱的读者们。现在我久久注视着印在书里的巴金照片,认为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文人。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一个作家就不同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优秀作家,他的生命是无限的。作家的流世作品年复一年地延续着他的生命并且与人类一起成长。巴金先生的作品正在经受着时间考验并且很有可能流传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巴金不死,巴金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