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18日表示,中国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相关国家共同努力,尽早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总长超过1万公里,在中国境内就有4000多公里。同时,还有“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历史文化遗存。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沿着这条通道,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传到西方,西方的数学、医药和天文学传入中国。
“对于这样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应该加强保护,‘丝绸之路’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应是当之无愧的。”
正在西安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次大会的单霁翔说。
他说,因为申报要涉及10多个国家,需要“丝路”沿线各国一起参与。为此,国家文物局已组织相关国家驻中国的外交官到“丝绸之路”沿线考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员景峰说,对于人类有普遍意义的世界遗产应是超越国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鼓励各国开展跨国的遗产保护。目前,中亚5国已表示愿意将“丝绸之路”作为他们今后优先开展的保护项目。
景峰说:“‘文化线路’不仅包括文物古迹等物质遗产。沿线多样的历史传统、文化风俗、民族风情等弥足珍贵的非物质遗产也应被列入保护范围。”
他说,中国已有31处世界遗产,在申报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相比之下,中亚各国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加上各国政治、管理体制不同,要整体申报恐怕需要很长时间。
他建议成立一个“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组来协调“丝路”的研究和申报事宜。同时可以根据宗教、艺术、考古遗址、军事要塞、农业水利工程、商旅驿站、文化景观等不同主题,分阶段进行申报。
单霁翔说,“我们应当扩大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把更多的反映人类社会进程的各类文化遗产列入保护之列,这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最新潮流。”
单霁翔表示,除“丝绸之路”外,中国可列入“文化线路”类的文化遗产还有不少,如“京杭大运河”、“茶马古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