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通讯:中国航天员中心用中国特色打造世界一流

聚焦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www.zjol.com.cn  2005年10月20日 11:09:0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5年10月17日凌晨,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神舟”遨游太空5天后,成功返回地面,成为继航天英雄杨利伟之后,中华民族新的飞天英雄。

  中国航天员的壮举,再次让世界瞩目。而培养训练中国航天员的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也正式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简称“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崭新名称公开亮相。

  中国航天员中心的诞生,以及两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具备了独立培养航天员的能力,而且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航天员中心的国家。

  追赶世界的中国飞天

  1968年4月,在北京圆明园附近一个偏僻安静的院落中,由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相关领域的一批科研人员组建而成的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诞生了。

  那时,中国正在酝酿载人航天计划。然而,由于诸方面的原因,计划一拖再拖。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执著地进行研究工作,默默地积蓄着力量。他们相信,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1992年,中国决定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此前,在一项以发展高技术为主要目标的“863计划”中,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担了其中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航天员系统”和“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概念论证。这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做了重要准备。

  1993年,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迎来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科研人员。这批新生力量在老一辈的带领下,步入了这个全新的世界航天前沿领域。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的核心。选拔和训练航天员是一个国家可以独立自主实施载人航天的重要标志之一。

  1995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经过将近两年选拔,最后选中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14人。199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

  选拔航天员难,培养合格的航天员更不容易。这犹如平地盖楼,白纸作画,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两个新的研究室: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负责制定航天员训练大纲、训练方案和编写训练教材,对航天员进行训练指导和飞行操作指导;航天员医学监督和保障研究室,负责航天员从训练、生活到航天飞行期间,全过程的健康维护、检查、鉴定和治疗。

  在俄罗斯和美国,经过40多年的载人航天历程,已经有完善的训练航天员的方案和教材,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航天员教练员,其中有些教练员就是已经上过天的航天员。在中国,这一切都是开创性的工作。

  中国航天员的教练员,大部分是研究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这些教官没有人当过飞行员,更没有人涉足过太空。太空,对于他们更多的是理论上的概念。然而,就是他们,继承了老一代科研人员的优良作风和已有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外国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出了航天员训练大纲和航天员训练方案,内容详尽而充实,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担任评审组领导的航天医学工程专家陈信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希季看后作出评价说:“按照这个训练大纲和训练方案去训,中国航天员上天没问题!”

  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和保障,是航天员培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无论是日常训练、工作和生活,还是执行飞行试验任务,医学人员都对航天员的健康状况实施严格的医学监督和保障,确保航天员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完成训练和飞行任务。

  作为航天员的摇篮,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还承担了独具载人特色的“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研制,以及航天服、舱载医监设备、航天食品等产品的研制工作;对飞船的工程设计提出医学和工效学要求,并进行评价;研制航天员训练的大型地面设备,包括超重训练设备、低压缺氧训练设备和飞行训练模拟器。

  正是有了他们,中国航天员才能一飞冲天,遨游太空。

  祖国的航天事业高于一切

  中国航天员中心是一个“矢志航天,团结攻坚,科学求实,创业奉献”的光荣群体。在这个集体中,无论是航天员还是教练员、医监医保医生;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管理人员、保障人员,他们视祖国的航天事业高于一切,用常人难以想像的付出与牺牲,默默无闻地搭建着中国航天员的飞天之梯。

  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需要经过千锤百炼。7年多来,无论学习多么繁重,训练多么艰苦;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挫折,面临多大的风险和挑战,14名航天员无一人中途退缩,矢志航天的志向始终没有改变。

  中国首次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后,航天英雄杨利伟说:“真正的英雄应该是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祖国载人航天战线的全体同志。”这是中国航天员发自内心的话。

  航天员的训练大纲虽然制定出来了,但实际操作是否可行,是否存在危险性,是否合理适度等,谁也没有实践过。因此,在航天员训练之前,航天员教练都先进行实际体验。从离心机、转椅、四柱秋千训练,到高空跳伞、海上救生,凡是涉及生理极限、危险的训练和操作,他们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说:“保证航天员的训练安全有效,是我们的最基本职责。”

  医监医保医生被称为航天员的“守护神”。从航天员入所以来,将近3000个日日夜夜,他们一直尽心关注和保护着航天员的健康。哪里有航天员,哪里就有他们。在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时,飞船起飞前,他们是最后一个离开航天员的人;飞船返回时,他们又是第一个迎接航天员的人。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航天员在打篮球进行体能训练,一位航天员不慎就要摔倒,在旁边的医监医保医生想都没想,飞身扑倒地,用自己的身体托住了他。

  飞船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事关航天员在太空的生命安全。科研人员无时无刻地告诫自己:“航天员的生命在我心中,环控生保的质量在我手中。”这是他们对航天员生命的神圣承诺。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里有一个关键部件——高压氧瓶。与地面上使用的高压氧瓶相比,它的要求十分苛刻,不仅体积要小,质量要轻,还要经受得住超强外力的冲击。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只有篮球大的氧气瓶,瓶里面高达200个大气压。但对这产品进行振动考核时,许多单位都不愿意接手这项试验,给再高的报酬也不干。因为内行的人都知道,氧气瓶高压振动试验,犹如一个大炸弹,遇到一点火星,就会爆炸。最后是研究所自己的科研人员冒着危险完成了这项试验。 杨利伟顺利返回地球后说:“飞船里面的空气比地面还好。”这是航天员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褒奖。

  用中国特色打造世界一流

  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同成长,中国航天员中心走的是一条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的发展道路。

  经过艰苦努力,中心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学科。这一综合性学科以实现载人航天中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高效工作为目标。

  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说:“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建立,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与国际接轨,便于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将继续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学科方向,并使之在工程实践中创新发展。”

  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处处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模式。

  一走进中国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博士的实验室,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中药味。这位中医学博士和她的同事们为每名航天员建立了中医保健档案,每年3次的体检都要对航天员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对航天员整体功能状态全面进行评价、判断,并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实施整体调理。

  大负荷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有时会使他们身体出现某种功能的紊乱,比如疲劳、睡眠不好、血压波动等,这时中药的调理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从1998年至今,航天员中心设立了“中药茶房”,很受航天员欢迎。中国航天员中心多年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医在航天医学中能够发挥独有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世界航天食品当中,中国的航天食品独具中国特色。”被称为“航天员大厨”的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主任陈斌博士认为,“传统的中式菜品都尽可能出现在航天食谱中,相比西餐更加色香美味,可口宜人。”

  中国的航天食品以中式食品为主,搭配成的航天膳餐具有明显的中餐特色,能够符合航天员的口味要求;膳食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主要以米、面类的食物为主,副食讲究荤素搭配;在加工上注重色、香、味、形,如八宝饭不仅风味独特、色泽艳丽,其中的莲子、桂圆等配料还有保健功能,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只有60多人的中国航天员中心的航天服工程研究室,负责航天服的研制工作,他们已经成功建立了一套航天服的研发体系。而美国和俄罗斯航天服的研制工作,都是由上千人的大公司负责进行的。“这一对比,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员中心医、工集合,高度集成的优势。”航天服工程室主任李潭秋介绍,除了用于载人航天之外,我国航天服技术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在2003年非典期间,他们利用航天服中的冷却技术,制作了相变冷却背心,赠送给小汤山医院和解放军309医院的医护人员,有效解决了防护服散热问题。1999年国庆大阅兵时,坦克部队驾驶员之间的通话由于坦克中的噪音太大而无法解决。结果在使用了航天员通信头戴技术制造的坦克帽之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航天服的密封调压、通风散热、排湿、抗冲击等技术,正转移到消防服、潜水服,或者工业防护服等功能性服装的开发上,将带动中国服装工业的发展。

  随着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相继成功升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以“航天员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和建设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为主要目标的第二步任务开始起步。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在为此进行着准备。

  10年前,一位俄罗斯功勋航天员站在正在建设中的北京航天城里感慨地说:“这里将崛起一座令世界吃惊的航天员中心。”

  今天,这位航天员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中国航天员中心又向着新的目标发起了冲锋。(完)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孙铭
·神七拟执行航天员太空行走杨利伟有望重返太空   2005-10-18
·神六归来航天员将读研究生   2005-10-18
·神七拟执行航天员太空行走 杨利伟有望重返太空   2005-10-18
·航天员出舱   2005-10-17
·“神六”航天员问候全国人民   2005-10-17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