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一五”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既要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有利条件,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巩固和发展“十五”时期良好开局的成果,又要应对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十一五”时期是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在经济加快发展中又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等问题。“十一五”时期,要保持经济发展处于周期上升阶段的良好势头,防止出现大的波动,并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不仅对今后五年的发展,而且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十一五”时期又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深化改革要解决一些长期积累的“老大难”问题,更多地涉及利益关系调整,因而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加。如果“十一五”时期能在改革攻坚战的一些重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不仅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而且将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好基础,因此未来五年的改革也处于关键时期。对外开放也面临新的复杂环境。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结束后,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一些西方国家刻意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日渐严峻。国内劳动力、土地、水、能源等价格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上升,也会使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和利用外资环境发生变化。“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适应新形势,应对新考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时期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十五”以来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为缓解社会矛盾创造了物质基础和良好条件。但是“三农”和城镇就业等难题仍然很突出。在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中,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例时有发生,因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水库移民、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社会治安等方面问题的社会不稳定事件还比较多。所以,“十一五”时期,在发展和改革中妥善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