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专题目录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谁来堵住食品安全的漏洞

www.zjol.com.cn  2005年10月26日 13:55:1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9月2日中午,27岁的私企白领许明和两个同事照例“杀”进了写字楼下的麦当劳,三人迅速选定各自喜欢的套餐,便聚在一起大快朵颐。正吃得起劲,一阵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又是定制的新闻!”许明没停下嘴里的动作,直到一整块汉堡下肚,他才懒懒地掏出手机,“看看又是什么大新闻。”许明咂巴着嘴巴嘀咕着,“《卫生部明确表示炸薯条含致癌物,提醒少吃油炸食品》,嘿,吃炸薯条会致癌呀。”对面的同事蘸着蕃茄酱正有滋有味地吃着薯条说:“是嘛,嗬,这年头还能吃什么呀……”炸薯条致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炸薯条中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较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食标准高出500多倍。

  苏丹红、速溶咖啡、红茶、哈根达斯……细数今年以来与食品有关的事件,人们不禁惊呼:关于吃,我们还能相信谁?谁该对我们的食品安全负责?

  “狼又来了”

  “我每周至少吃两到三次麦当劳,而且每次都会吃套餐,薯条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算来,我都吃下去多少薯条了,现在才知道会致癌,那已经吃过这么多怎么办?难道以后真的不再吃了?”吃过中饭,回到办公室,许明还在对炸薯条致癌的新闻念念不忘。

  同样的担扰今年已经不只一次了,许明有些愤愤不平:“前段时间说是速溶咖啡喝多也会致癌,像我们这样的人,经常加晚班,哪次不是靠速溶咖啡才能撑到下半夜,喝了这么多年才知道这玩意会致癌,你说能不担心吗,我差点就准备去医院做个检查了。”

  后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一一刺激着许明的神经:“红茶、哈根达斯,哪样我没吃过,现在都有问题,真不知道下次会是什么?”

  伴随着每次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有无数像许明这样的人忧心忡忡。

  但炸薯条致癌说并没有在民间引起很大的恐慌,从各地的新闻报道来看,虽然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的炸薯条因含有“丙烯酰胺”容易致癌的消息铺天盖地,但前往快餐店就餐吃薯条的市民仍络绎不绝。

  “油炸的东西嘛,或多或少都有致癌物,但只要吃得不多就没事。”在南京一家肯德基连锁店里,一位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炸薯条的顾客告诉记者。与肯德基餐厅一街之隔的麦当劳里也坐满了人,店内一名带着孩子就餐的女士表示,薯条主要是调节胃口的时候吃,少吃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9月3日中午,记者接连走访了南京城内多家肯德基和麦当劳餐厅,由于恰逢周末,前来吃饭的市民非常多,大部分人手中都有一包炸薯条。记者注意到,由于食客众多,热气腾腾的炸薯条刚从锅里捞出来,还来不及滤干油,就被分装成小包装送到顾客手中,但没有一位顾客提出异议。

  而作为此次炸薯条致癌事件的两大主角,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表态模棱两可。肯德基方面认为:“目前全球许多科研和政府监管机构还在继续研究丙烯酰胺与众多食品的关系,其中包括家庭烹制、工业生产和餐厅制作的食品。肯德基一向坚持严格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标准,所有产品全部符合甚至超过当地各级政府的规定。如果当地政府修改有关法规,我们会遵照新规定修改企业标准。与此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丙烯酰胺问题的进展。”

  针对薯条薯片可致癌的说法,麦当劳中国公司近日在新浪网上发表声明。麦当劳在声明中称,关于丙烯酰胺,“客观地说,这个话题自从人类开始做饭以来就一直存在”、“所有生产和销售食品的人和场所……都会无一例外地受到这个议题的影响”。因为它涉及到人们整天都在吃的一些食品,如面包、谷物、咖啡、薯片、橄榄、烤芦笋、甜饼、点心、炸薯条、饼干等,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应该轻易地下某种结论。

  一名市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半年前的“苏丹红”事件和前段时间的“油条铝”说法都闹得沸沸扬扬,让人闻声色变,但最后无果而终,让不少市民对此类消息产生了麻痹。有社会学家据此分析说,大家只听说“苏丹红”致癌说,但从未见到有人因此而得癌症,时间一长就麻痹了,因而对“狼来了”不再感到害怕。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门负责人对记者称,“到现在为止未接到关于薯片薯条含致癌物质或者对麦当劳等快餐企业的投诉”。他表示,各国的法律适用不同,卫生标准也不一样,我国的卫生标准还未就这样的细节做出规定。如果有明确或强制性的规定,如要求企业标志任何有害物质,不标者在我国才可能上升到违规的高度。

  中国政府首次积极应对

  相比以往苏丹红、特富龙等多次食品安全事件,这一次中国政府反应显得积极得多。

  早在今年4月,卫生部就发布公告警告,淀粉类食品在大于120℃的高温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公众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以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

  卫生部在该份报告中也称,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的致癌物。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也发现,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并伴随手套样感觉、出汗和肌肉无力等末梢神经病。

  9月初,我国卫生部正式公布《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报告,再次提醒消费者,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等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应减少食用,因为丙烯酰胺是已知的人类可能致癌物,其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危害。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邬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层出不穷,启示很多,从最初的稍有风吹草动就引起恐慌、草木皆兵到现在消费者更加理性、情绪更加平和。这说明,一方面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更加负责,另一方面企业更加灵活应对危机。

  记者获悉,我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在逐步健全监测网络。而该份报告正是出自于此。

  国家卫生部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等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其中薯类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出谷类油炸食品4倍。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决定是否要求该类食品做出标志。邬建平副司长对此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观测。

  记者从9月5日在大连召开的“能力验证与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政府有关部门正加紧建设和完善科学合理、运转协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在种植饲料、加工、销售和餐饮环节中的食品安全。

  一系列措施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中。例如,与会的专家告诉记者,食品安全与实验室检测关系密切,实验室认可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可信的基本制度,而能力验证和质量保证又是实验室认可的基础之一。因此食品安全离不开实验室,实验室离不开认可、能力验证和质量保证,实验室认可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之一。为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已经整合了原先分散管理的实验室认可体系。目前,全国已有2000多家实验室获得了认可,其中包括200多家涉及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验室。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重重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王万山指出,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在基本生理需求的层面上体会到社会的不确定性。这些生活危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都是信用危机。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部门查处的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苏丹红一号食品原料案榜上有名。

  资料显示,这十大典型案件分别涉及饮料、肉食品、调味品、干货以及食品原料,有的案件影响十分恶劣。如今年3月中旬,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工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龙泉镇文蜂桥某厂内有不法商贩在加工制作病死猪肉并对外销售。执法人员立即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在现场查获近5000公斤病死猪肉、500公斤香肠和部分加工用具。经查,今年2月份以来,当事人邹某与两名叶姓男子以3.2元/公斤—3.6元/公斤的价格从凤冈县各乡镇收购大约1万公斤病死猪肉,然后进行加工。截至被查获时,当事人已销售出5000多公斤产品。据了解,目前该案已移交公安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认为,当前国内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国家法律的缺失。国家法律法规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强制性不够强,在查封、召回、处罚等多方面的处理机制上缺乏详细的规定。事实上,在我国现行的涉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中,都未曾对食品召回制度作出明确规定。这与1966年建立产品召回制度的美国相比,落后了39年。

  裴亮同时认为支撑食品安全体系的是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的综合,任何一方面的缺失或者不完善,都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防线的失守。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伟也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包括预警机制、企业应急机制等的建立。在企业中,我们要把它们所有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梳理,让它们建立一种经营文本,这个经营文本对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定。另外,要建立一个识别系统,通过识别使消费者很快就可以知道食品的生产时间、原材料的来源;另外要建立一个查询系统,方便消费者查询食品的一切资料,这里就提到了食品的可追溯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有一个信息采集系统。”

  对于如何保证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发挥作用,王伟建议,国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部门来管理这个事情,这样可以使标准的制订、实施统一口径。国家八大部委目前重点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如果推进得比较好的话,它本身就可以发挥好预警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认为当务之急是组建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国家食品(包括日常用品)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各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建议,进行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调查评估食品安全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等。韩俊说,该机构成立后,由一名国务院领导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实践证明,我国很多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都源自现有食品标准的不完善,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监督执法的严肃性。同时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标准管理体制,增强制定标准过程的科学性,加快进行标准制定和修改,完善我国食品标准体系,优化标准结构,并推动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来源: 周末报 作者: 编辑: 孙铭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