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PVC保鲜膜成为关注焦点。记者从省质监局获悉,浙江省一家保鲜膜生产企业的保鲜膜产品已经送交北京权威机构进行检测,全国范围内保鲜膜产品安全性检测正在展开,结果有待一周后公布。
保鲜膜正在集体“体检”中
尽管检验结果要等数日后公布,PVC保鲜膜是否“有毒”尚未定论,但北京方面已经出现冷卖迹象。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已经开始对商场、超市以及集贸市场上的PVC保鲜膜展开抽查,并将所抽查的样品送到国家相关检测机构。
相比而言,杭州市场表现得相对平静。据了解,目前省市质监部门均未开展检查。省质监局法规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说,浙江省一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已将其生产的保鲜膜产品送交北京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据了解,杭州乃至浙江省内,生产保鲜膜的企业不多。记者走访超市后也发现,目前杭州超市里销售的家用保鲜膜产品来自外地,而且都是PE产品,没有看到传闻中所说的日韩品牌PVC保鲜膜。即使有PVC商品,也早已闻风下架。然而,对于超市自用保鲜膜是否也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PE产品,目前记者尚无法得知。
PVC事件折射标准纰漏
对于保鲜膜事件,省市质监部门保持了一贯的谨慎作风。据报道,国家质监部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着手制定新的保鲜膜标准。事件发展到这里,我们似乎又看到了苏丹红、啤酒甲醛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子。
为何我们的标准总是落后于食品安全需求发展?为什么标准的更新总要在发生问题之后才能进行?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询问了市质监局的有关专家。
他解释说,如最近发生的PVC保鲜膜事件,韩国在发现问题之前也使用了多年。当标准制定之初,由于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局限,很多潜在的问题很难发现,标准的制定也可能因此出现纰漏。这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实力和发展进程有关。
那么既然国际上有诸多先进标准在,为何不及时采用呢?对于这个说法,质监人员则说,一旦这么做,就很可能会扼杀了国内某个行业,并引发连锁效应。尔后他解释道,国际先进的标准,必然在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若套用国际标准,而国内企业一段时间内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意味着要被淘汰出局。
同样,与一些不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标准也存在着过高的情况。在市质监局检查一家出口企业的插头插座产品时发现,按照国家标准该企业的产品全部不合格。但是由于外销产品不需要执行国内标准,而是依照订单方提供的标准要求生产就可以。
“国内标准的制定必须基于该国企业发展的现状。”他说。但不难看出,目前国内标准还存在着更新慢,不够细致的不足之处。我国曾先后制定了3个与PVC保鲜膜有关的食品包装材料加工标准,目前PVC保鲜膜主要是参照1988年制定的GB9681-88《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但这个标准是笼统的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并非针对PVC保鲜膜的标准。不同于普通的塑料包装袋,PVC保鲜膜会被用来包装食品,在微波炉里高温烘烤等,如果“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会产生有毒物质的”说法确切,那么不得不承认标准的制定还不够细致,没有考虑到产品用途的特殊性。
此外,PVC保鲜膜产品主要参照的标准,距今已有17年历史。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提高,标准必然会有落后之处。如果能及时清理,不断更新,或者多注意发达国家的信息,也许就可以早点告别PVC保鲜膜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