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国“十一五”时期若干重大战略任务———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回首即将走过的新世纪头五年,这是我国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航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
《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马凯主任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蕴涵着四个新的思想和思路。
第一,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人口结构看,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和难点不在城市和城市居民,而在农村和农村居民。“三农”问题难就难在众多的且不断增加的农村人口与有限的且越来越少的农业生产资源的尖锐矛盾。在解决温饱的阶段,“三农”问题可以在农业和农村内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就难有大的突破。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次,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生产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发展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
第二,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破解“三农”问题。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顺应这一趋势,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解决“三农”问题。从“十一五”开始,要逐步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包括财政对农民的直补机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以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机制等。
第三,通过明显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破解“三农”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农村面貌的改善不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更为落后。我国人口众多,即使今后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仍会有4亿到5亿人居住在农村。因此,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减少农村人口的同时,也要把农村建设好,加强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用水、沼气、垃圾收集处理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整体面貌。
第四,通过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破解“三农”问题。长期以来,政府为城市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较多,而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较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公平地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扶贫减贫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现代化视野中看“三农问题”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议》要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
马凯强调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整体素质不高和运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从三次产业看,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从产品结构看,高消耗产品、粗加工产品、低端产品还占主体地位,贴牌生产的产品占相当比重,自主品牌、知名品牌不多;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在某些行业依然突出,企业间、产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不细,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配套协作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这三个“缺乏”集中起来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所以,《建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是《建议》的一大亮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的较量。一些主要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比如,美国把保持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先地位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英国提出必须确保基础科学的优异和强大,日本确定了科技创新立国、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韩国提出要在国家层次上制定和执行以科技为基础的政策等等。如果我们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就会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难以真正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
第二,要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的低价格,主要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来微薄收益,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后,我国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呈上涨趋势。由于资源短缺,淡水、土地的价格要上涨;要保护环境,环境的成本要上涨;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成本也会提高。同时,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俄罗斯、东欧国家经济的恢复,世界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价格都要上涨。这些都将弱化我国现有的竞争优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因此,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
第三,要全面把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自主创新,不是放弃技术引进,而是要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且还包括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自主创新,也不是一切领域都要原始创新,而是发挥优势,有些领域要尽可能实现原始创新,有些领域要实现集成创新,有些领域要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再创新,有些领域要通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再创新。自主创新,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重点跨越。自主创新,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科技领域的重点任务,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四,要加快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要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要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搭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要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特别报道: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