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主持人敬一丹: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以往说到开发、发展这样的词,人们往往就会想到工地、想到项目,今天我们怎么样理解开发?怎么样理解发展呢?前不久我的同事去云南采访,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他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我们不开发也是一种发展”。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思路呢?
解说:
换上轻便的夏装,记者从深秋的北京来到温暖、湿润的西双版纳,早就听说这里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因此记者走访西双版纳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最富盛名的西双版热带雨林的自然保护区。
记者:
这里就是我们走访西双版纳的第一站叫做勐养自然保护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茫茫苍苍的一片就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这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
解说:
在茫茫苍苍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五千多种高等植物,其中珍稀植物就达341种,同时这里还栖息着很多珍稀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就达到109种,因此这里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因为当地的女皇告诉记者为了让居住在勐养自然保护区的近30头野象生活的更好,他们经常会把食盐撒在山上的河边。
周学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养镇村民:
因为大象非常喜欢喝咸水,因为它身体构造当中没有胆囊,所以它喝水有助于它分解消化,所以说我们经常都会在这个河里面人为投放很多食盐,目的也是为了吸引大象,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象。
解说:
在这片热带雨林中我们时常还可以看到巡山的护林园,160多名护林园看护着这片原始森林,防止有人来这里采伐和盗猎。
马桂洪西双版纳林业局局长:
全州像这样的保护区有402万亩,这个也就是定位为禁止开发的区域。
解说:
所谓禁止开发区就是要禁止对这个区域的一切开发活动,对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来说就是连一颗树都不能随意砍伐。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一些曾经生活在原始森林深处的人陆续的迁移了出来,在勐养自然保护区的大渡岗乡昆罕新寨,一位名叫岩倒囡的布朗族人告诉记者15年前他的家就住在这片大山的后面,那里就是勐养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记者:
那一片都是国家自然保护区?
岩倒囡西双版纳自治州大渡岗乡昆罕新寨村民:
经常看到马鹿、麂子、野猪那些,一般下午四点钟左右,它们出来在地边都可以看得到大象。
记者:
那里面有地可种吗?
岩倒囡:
把那些大树林砍倒以后,那些平坦的地方就留着种田。
解说:
为了保护这里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1991年岩倒囡和同村20户布朗族人从大山的深处迁了出来,他们开始学种茶树等经济作物,现在岩倒囡家就住了六亩茶树。
玉耕岩倒囡妻子:
政府扶持给我们茶叶苗。
岩倒囡:
肥料他们就给我们,像我们寨子就是给每亩十公斤的肥料。
解说:
现在仅种茶树岩倒囡家每年都能收入3000、4000元,有了收入岩倒囡拆掉了旧的白叶房,盖起了新竹楼。通电、通水、通路给岩倒囡家带来了不同于深山里的生活,而真正让岩倒囡尝到移民好处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学了,他的孩子成了布朗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学生。
(字幕提示)
1990年至今,西双版纳有9个村寨,1255人从原始森林中搬迁过来,目前还有10个村寨2000人依然生活在其中。
解说:
走出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记者驱车向南就进入了西双版纳的农耕区,有40%的版纳人生活在这片地区,过去为了生活这里的很多山地都被开发成了耕地。
记者:
这里是我们采访西双版纳的第二站——基诺乡的巴亚新寨,虽然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还是一片树林,但是这不同于我们之前看到的热带雨林,这一片都是一些人工林,在三年前这些山地上种的还都是一些稻谷。
解说:
这片团花树的主人是基诺族人先资,先资告诉记者以前他和村民们都是使用最原始的办法——刀耕火种,将基诺山开发成一片片的耕地。
先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乡巴亚新寨村民:
第一道就砍,干了再烧,烧了后再捡,然后拿锄头挖,以前是拿牛犁,现在是拿锄头,挖了以后把它敲碎,敲碎后再下种,下种以后必须要除三道草,如果来一场大雨会冲掉地里的庄稼,重新要再搞。
解说:
先资说即使这样费力每亩最高也就打200斤粮食,而且在这些山地当中有一个水库,水库两边都是老百姓开发的耕地,这样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库的水源也逐步减少。为了遏制这种现象西双版纳将这样的农耕区定位为限制开发区。所谓限制开发就是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生态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2002年先资家的26亩山地全部退耕还林了,种上了速生丰产林团花树,没有地了,吃饭的问题怎么办呢?先资说不用愁,因为有国家退耕还林的补助。
先资:
因为光退耕就有六千元的收入,对农村收入来讲提高挺大。
记者:
这种补助会补多长时间?
先资:
八年。
(字幕提示):
2002年至今,西双版纳有16.7万亩山坡地实现退耕还林,另有56万亩山坡地将在2010年前完成退耕还林。
解说:
离开山区,记者沿着澜沧江来到坝区,这里地势平坦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捷,因此这样的地区被列为了加快发展的重点开发区域。
记者:
看到这浓郁的富有民族风情的泼水狂欢,您一定会想到这里是西双版纳的一个旅游区,的确这就是我们走访西双版纳的第三站——西双版纳傣族园。
解说:
西双版纳傣族园有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落组成,共有村民326户,这里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浓郁的傣家民风、民俗、典型的傣家竹楼造型、传统的手工艺制作、神奇的佛教文化等等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傣族园所在的橄榄坝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开发区。在泼水狂欢中我们见到了这位负责放音乐的傣族村民岩化,他平时既要在傣族园里这样工作,还要经营自家的旅游接待点,每年来到他家的游客就有500、600人。
记者:
这是从哪里来的?
岩化西双版纳傣族园村民:
她说她从北京来的,住了一个月零七天,帮我家卖水果,太有意思了。每天我老婆帮她盘头发,她不会盘头发,太麻烦了,盘得整整齐齐的。
解说:
没有搞旅游时,岩化和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种甘蔗,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那时村里的环境也很差。
岩化:
那个时候猪也是放养的,人家来问之后你们要把猪关起来,这样不卫生,我们说猪关起来怎么养?不好养,要放出来养。
解说:
1998年,西双版纳傣族园有限公司将五个村寨联合在一起搞旅游开发,投资8千万,对千年古寨进行整体的包装,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
范文武西双版纳傣族园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把他们世代居住的杆栏式建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些东西把它整合出来变成一种旅游商品,比如说像我们推出的傣家乐。
解说:
所谓傣家乐就是吃在傣家、住在傣家、玩在傣家的一种旅游项目,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品牌,岩化家也加入到这个项目中,为此他还花了7万元对自己的家进行了改造。比如增加了卫生间、洗澡间,像竹楼顶子加大坡度防止漏雨,以前只有一个窗户的客厅多增加了几扇窗户,让阳光更多的进入房间,但同时他觉得有一些是不能改变的,比如这个竹子铺的地和竹子围的墙透气性好,既环保又美观。
岩化:
如果老是不改变的话,我认为整个民族都会被淘汰的,所以说不应该改变的尽量把它保留,应该马上改变的尽快改变。
解说:
几天的走访,从北到南记者经过了西双版纳的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这也就是西双版纳新的区域分布。这张图上绿色的部分是自然保护区,也就是限制开发区域;白色的部分是农耕区,也就是限制开发区域;红色的部分是重点开发区域,不仅有旅游还有边境贸易、热带生物发展等等。
刀林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副州长:
我们之所以这样来布局,主要是要使各个区域充分发挥优势,然后得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我们西双版纳的共同富裕。
解说:
其实不仅仅是西双版纳,整个中国都在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版图,不久前由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完成的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中出现了这样一张图,这张图将整个中国划分为保护区、控制区和发展区,王青云就是这项课题研究的组织者。
王青云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这个红色的表示是保护区,这个蓝色的是控制区,这个白色的表示是发展区。那么发展区里实际上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优化开发地区和重点开发地区。通过对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对不同的功能区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更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不同的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演播室主持人:
这是我们熟悉的版图,但是今天我们却用新鲜的视角来看待它,过去我们主要注重行政区划,今天我们把整个中国划分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域。各个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资源环境状况和发展潜力或者进一步优化开发或者重点开发或者限制开发或者禁止开发,按照功能区构建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是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一个新亮点,相信这样的地图我们会越来越熟悉。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