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周开始对英、德、西班牙三个欧洲国家展开访问。这是胡锦涛就任国家元首之后首次对上述国家展开正式访问,用英国广播公司(BBC)一篇评论的话来说,胡锦涛上任之后,几乎穿越了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现在开始踏足欧洲土地,这是中国外交攻势的又一个体现。
胡锦涛此次出访的三个欧洲国家,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外交形态上都各具特点。
首先,英国在今年年底之前,是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对于推动欧盟范围内的外交议题和决策仍有相当影响力。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且近年对华关系发展势头也相当不错。中英进一步发展关系,不但对于双边关系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于全球战略层面也都有正面意义。
其次,德国是欧盟内部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在许多问题上对欧盟外交几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问题只是:9月18日德国提前大选之后,德国围绕联合政府组成一直争执不下,近日社民党内部又发生内讧,基社盟也有可能退出大联合政府。胡锦涛此次访德,是两国早在德国提前大选之前就已经敲定的事宜,因此此次柏林方面出面接待胡锦涛的,依然是即将卸任的总理施罗德,在中德一系列政治和经济问题上,将依然由目前的施罗德政府做主;而大选争执中的最后胜利者默克尔,则将作为候任总理与胡锦涛会面,但却不会作出任何中德双边关系的承诺(实际上,大联合政府尚未组成,德国未来对外政策目前仍是空中楼阁)。
至于西班牙,则一方面是原西欧范围内相对实力比较弱小的国家,另一方面则也因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紧跟美国,而成为一个在欧盟外交中不可忽视的国家。
在中欧关系中,欧盟尽早取消对华军售禁令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令人关注的话题。但用一名欧盟高级外交官的话来说,军售解禁纯粹是一个“政治心理问题”,因此既复杂也容易,全看人们如何把握,且时机和火候是否具备。
所谓复杂,主要是指欧盟理事会在内部表决机制上的障碍。按照规定,欧盟层面的军售解禁,必须得到欧盟25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但目前的实际态势是:欧盟内部除了法国之外,没有一个对此投坚决赞成票的国家,就连德国也时常在投票时左右旁顾,更遑论英国、荷兰甚至其他北欧和东欧国家了。因此,在目前的战略框架下,从技术层面上看,要获得欧盟25个成员国的一致赞成,不是在短期之内就可以达成的。
所谓的战略框架,是指欧盟内部除了在人权和上半年的《反分裂国家法》问题上有些疑惑和指责外,主要还是顾及来自美国的压力。而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美欧之间加强了其亚洲政策的协调。
因此,欧盟理事会一名高级外交官表示,军售解禁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一切均取决于下面两大因素:一、中国和美国之间如何保持良性互动,更坦率地说,中国将如何化解来自美国鹰派的敌意,从而使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评估趋于平缓或至少不那么充满敌意;二、当中美之间的良性互动开启之后,欧美之间也如何跟进展开对华政策协调和互动。
就目前而言,欧盟内部希望通过以下两个环节来取得对华军售的突破:一、拟定新的《武器出口准则》,并对各项武器的出口详加限制;二、在各欧盟成员国的法律层面取得突破,使得对违反《武器出口准则》的惩罚与各成员国的国内法律挂起钩来。如上述两个步骤完成,那么欧盟就有可能再次与美国展开交涉,要求美国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方面放松压力。
届时,若中国对欧洲最关注的几个问题有所表示,并辅以中美战略对抗局面的缓和,那么北欧和东欧国家一夜之间发生倒戈的情况是完成可能发生。但这一态势至少尚不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