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副研究员、测报司副司长车时在九江地震灾区接收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九江地震灾害的发生,为中东部地区地震防御体系和地震科学研究监测台网建设敲响了警钟。
11月26日发生在江西九江境内的里氏5.7级地震,波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诸省,导致江西、湖北两省共12人死亡;九江境内70多人受伤,6018户约1.8万间房屋结构性毁损,数十万人被迫转移,城乡大量基础设施被毁。
九江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从全国各地调集了100多名地震专家赶赴灾区,在震中区架起了7台流动监测站和4台固定强震监测仪,每天24小时连续进行动态监测、预报最新震情。截至12月3日8时,共记录到余震895次。
车时说,此次地质测定的震级并不高,但给震中地区造成的灾害却不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区域相对来说属少震、弱震地区,长期以来群众的防震意识淡薄,各级在防震投入上欠账较多。
九江地区地处“九江-靖安”断裂带上,是江西两个地震较活跃的地区之一,近10年来已4次发生里氏3.2级至5.7级的有感地震,但当地各种建筑的防震标准依然很低,乡村民宅更是几乎不设防。全省的地震监测台网也只建到了省一级。
车时指出,这次九江地震直接警醒人们,作为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过程中,务必重视防震体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