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2005年岁末,中国经济航船即将驶入新一个年度。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准确领会这次会议的新意图,掌握新信息,把握新要点,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不一味追求过高速度
“明年宏观经济走势怎样,国家政策取向如何,关系我们的投资方向!”受托掌控数十亿元资金的南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苏彦祝,几天来一直用心研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出的政策信号。
“不过分追求高增长速度,宏观经济政策上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不仅是他,也是众多政策分析者感受到的首要政策信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平稳较快增长,意味着明年经济速度,既不过低,但也不宜过高,要防止经济大的起落。
明年经济保持适宜增长速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上来,有利于切实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发展速度。
而“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向不变,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防止投资膨胀反弹,则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制度保障。
产能过剩成宏观调控“剑锋所指”
尽管“结构调整”的字眼已屡次出现在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但在细心学者眼中,今年会议对这一问题表述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次会议鲜明提出:明年经济工作一个任务是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这将是明年宏观调控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钢铁、水泥、有色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严峻问题及种种不良后果,会议指出“这个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数据表明,钢铁产能目前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电解铝闲置能力260万吨;电石行业产能一半放空……而产能过剩的同时,更有新项目不断上马。
受产能过剩集中释放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目前我国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57.6%。在这严峻背景下,国家近来一系列动作表明,钢铁、水泥、有色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无疑将成明年宏观调控的剑锋所指。
国家发改委已明确指出,今后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和企业,不得提供贷款和土地,环保和安监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在拉动2005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相比高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和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增长相对滞后。
数字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2.5%,与此同时,消费仅增长了10.7%,投资与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极不和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给予足够重视,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我国目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国民储蓄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了我国需要、也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在当前投资高增长、贸易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开拓农村市场,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将是明年扩大消费的政策取向。诸如减轻普通居民住房及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停止对小排量汽车使用限制等措施,也有望出台,将使人们敢于消费,形成充沛的内需动力,“烧旺”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