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的闽商,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今天再次以其惊人的成长速度、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跻身目前中国经济舞台最活跃的三大商帮。
与此同时,闽商中还产生了一支不可忽视力量——闽籍华商。当今世界有四千多万海外华侨华人,闽籍人士占了一千多万。他们遍布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闽籍港澳同胞约一百二十多万人,闽籍台胞九百万人。这些闽籍华人资产存量估计已超过三千亿美元。
研究闽商已久的中新社总编辑郭招金认为,近二十年来,许多海外华商回福建投资,带回了许多外界的商业经验和经营理念,成为福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有海外闽商的配合,不少“本土派”闽商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资本积累。这也使得他们,在很短时间里就再度崛起。
在福建本地,闽商已成为当地经济的生力军。闽籍企业家创办了一大批企业,形成一个个产业群,如晋江鞋业、南安建材、安溪茶叶、德化瓷器等。如今,仅一个县——晋江,就产生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晋江”模式,培育出了“安踏”、“安尔乐”、“七匹狼”等中国知名品牌。
与此同时,福建民间在省外投资的扩张速度也在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省外投资的福建人数已超过两百五十万,从一九九五年开始,福建商人先后在二十多个省份成立了百余家商会组织。
现代闽商积累财富只有二十多年时间,目前大多数仍是中小企业,但也已出现了一些很有实力的企业家。在北京,就出现了活跃房地产界的“闽商帮”的四大家族企业。同样在北京,福建人已注册五千多家企业,分布在房地产、物业管理、机械建造等二十多行业。
此外,在上海、东北、华北,都不乏闽商的身影。其经济实力不容忽视。
角力国内市场的同时,拥有海洋文明特征的闽商也没有放弃海外市场。改革开放以后,许多福建籍新华侨华人,走出国门创业。福建籍新华侨华人已接近一百万人,占了中国大陆新华侨华人的四分之一。仅福清一县,二00四年就从日本汇回福建三十亿元人民币。
闽商在美国也一直稳步发展,仅纽约一地,现在就有三十万福建人在从事餐饮、贸易和实体企业。三家闽商企业已跻身华人在美企业的前十名。
闽商数百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闽商精神。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将其概括为,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
在闽商发展势头良好的今天,郭招金认为,他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南北夹击”中,闽商的后院再度凸现出,福建已论为上述两者之间的一个边缘空间。不仅难以形成外散效应,还造成自身空间被争夺的尴尬局面。
而两岸关系僵局持续,福建对台的天然区位优势也得不到很好发挥。福建优势正在缩小或失去,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和不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小。
在全球化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中,如何占据相对有利的位置、进行技术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附加值,如何使敢冒风险、对外部反应敏捷等企业草创阶段时的有利特征,不向自我封闭发展,而向理性的、开放的现代企业管理转化,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逐步扩大外向型比例,同时不断打造在国内市场的品牌核心竞争力。郭招金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下,传统闽商所承受的挑战是空前的。
与此同时,郭招金还认为,闽商也面临着巨大机遇。中国已经经过二十七年的高速发展,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九点四,这是一个世界奇迹。时代给今天的闽商提供了比任何一个时代,更为优越的创业条件和发展机遇。
但闽商精神需要现代转型,决不能只着眼于闽商对于福建一隅的特殊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特征,而是要与中国全局、全球市场的深远意义结合起来,以原有的闽商精神为起点,善于发现自身缺点,不断更新,不断注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鲜血液,充实和完善闽商精神的内核。
郭招金称,这对于当代闽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比善于自我纠正自身弱点,转变自身缺陷更重要的。
闽籍学者也指出,闽商创新必须拓展路径,稳健推进跨国经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不断调整产业结果,提高创新能力,真正做大强项产业。既要避免力量的分散化,又要把握好世界产业发展的脉搏,及时抢占发展先机。促进家族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重点是结合家族企业组织优势,进行制度创新,保持和扩充自身优势。增强闽商网络的开放性。闽商经济网络发展受到了血缘等因素限制,容易产生排外行为,不利于保护闽商利益及其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