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台湾县市长选举中大胜,巩固了马英九作为2008年蓝营“总统”候选人的不二地位
台北市长马英九高票当选国民党主席后不到五个月,其首次政治“大考”即赢取佳绩。12月3日,台湾岛内“三合一”(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选举结果揭晓,已在野五年的国民党大获全胜,蓝旗飘扬在整个北台湾上空。
“大家觉得士气大振,信心起来了。”12月5日,国民党中常委、“立法委员”李纪珠在接受《财经》电话采访时,话语中仍显出相当振奋。
庆祝之余,55岁的马英九仍旧保持着他那招牌式的冷静与清醒。“高兴一个晚上就好了,明天还要继续干活。”这是他向广大国民党员发出的信息。
何以胜出
在此次岛内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选举中,国民党的胜利都超过了预期。在最为外界关注的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赢得全岛23个县市中的14席,已过半数;加上其“泛蓝”盟友亲民党、新党和无党籍各得一席,蓝营总共赢得17席,远超过执政的民进党所得的6席。
由此,从政治版图看,自台湾中部偏南的樟化、南投、花莲一线以北全部飘蓝,处于“泛绿”包围中的嘉义市和台岛东南的台东县,也都为“泛蓝”赢得。蓝营更保持了在连江、澎湖、金门三个外岛县的领导权。
对于国民党来说,此役最大的现实收获,应是国民党籍候选人周锡伟?昧颂ū毕爻さ南弧Lū毕厝丝诔?68万人,占全台湾2300万人口的六分之一,被视作岛内第一大“票仓”。民进党已经在此执政16年之久,而从国民党夺回台北县可以看出选民人心变动,对2008年岛内“大选”有重要指标的意义。而宜兰县和嘉义市等民进党执政数十年的地区此次“转蓝”,还有相当强烈的心理效应。
李纪珠说,选前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国民党在宜兰县、樟化县和嘉义市等几个县市都领先,但“看好度”却都输给民进党,“这显示选民对我们还是没有信心。”而国民党最终在这几个县市胜出,大大增强了选民和党员对国民党的信心。
对于此次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败的原因,岛内外的分析家意见基本一致:陈水扁上台五年多来,政绩乏善可陈,台湾经济停滞不前。选民对只会“拼政治”、打口水战的民进党高度失望、不满,这是泛绿失宠的根本原因。而2005年下半年执政当局爆出的种种政治丑闻,更重创了民进党赖以起家的“清廉”形象。
“前几年民进党执政能力低下,还可用所谓‘干净’来保留部分选民的支持。但现在他们连‘干净’也没有了,自然遭到选民抛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孙云对《财经》说。
在民进党牵涉的多起丑闻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高捷弊案”。今年8月,台湾从泰国引进的修建高雄捷运(地铁)的劳工因不堪工头克扣工资、生活条件恶劣而发生骚乱,在台湾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在事后调查中发现,在弊案幕后,存有一班由政商巨头组成的“黑金集团”,被媒体和在野党陆续曝出的涉案者,包括陈水扁的心腹陈哲男、前“内政部长”余政宪、现任“行政院长”谢长廷(前高雄市长)等绿营重臣;一些调查线索甚至直指陈水扁本人。
陈水扁政府在媒体不断深入的调查下恼羞成怒,以大力追踪报道弊案的TVBS电视台有“中资”背景为借口,始而威胁吊销其执照,继而课以百万新台币的巨额罚款,落下打压新闻自由的骂名。
另外,泛绿阵营在民调一路落后的情况下,再次抛出“非常光盘”、公布国民党候选人病历等手法,亦为公众所不齿,甚至引起本阵营内部的不满。选前一天,民进党屏东县党代表黄益盟在台湾《联合报》撰文,批评民进党的“恶质”手法打选战,“足见民进党的局势堪危”。岛内不少媒体和学者在“三合一”选举之前即已指出,陈水扁已经提前进入“跛脚鸭”时期。
同国民党的士气大振相比,“泛绿”阵营在选后则表现出毫无掩饰的沮丧与失落。受马英九“如国民党当选人未过半(11席)即辞去党主席”的破釜沉舟气势所激,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也在12月2日喊出“不过十席即辞职”的承诺;次日,选举结果揭晓,他即黯然辞职。
民进党另一重要人物、“行政院长”谢长廷也两度向陈水扁请辞,陈则表示“全盘检讨”后再作确定。陈水扁本人在民进党惨败后,则连续多日闭门不出。
蓝图重构
“县市长选举的大胜,强化了马英九‘泛蓝共主’的优势地位,除了增进泛蓝阵营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更有助于“泛蓝”进一步整合。”孙云说。
岛内外分析人士大多认为,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中的大胜,进一步巩固了马英九在2008年台湾地方选举中蓝营“总统”候选人的不二地位。
在选举中赢得大胜后,马英九近日已经开始着手巩固此次胜利。据李纪珠介绍,国民党正在筹划成立“廉政委员会”,以在党内对国民党籍当选县长进行监督,保证其施政品质,防止出现腐败;另外还计划组成督导小组,给新当选的县长上课,并选择党内有经验的县长辅导新手,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
“马英九认为,要对得起选民,国民党就要对自己推荐的县长的品质负有责任。”李纪珠说。另外,由马英九主导建立的、以发展青年干部和吸引青年选民为目标的国民党“青年团”,也在12月6日召开了筹备会议的。由此可见,马英九在组织建设和培养执政能力方面下了相当大的工夫。
但是,国民党在大胜之后也有隐忧。几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因当选县市长而即将辞去“立委”职务,且空缺的“立委”职位不能补选,因此国民党在“立法院”的席位进一步减少。在县市长选举之后,台湾“立法院”的席位总数由225席减为220席,而包括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在内的“泛蓝”联盟所占席位,由114席减少为111席,勉强保持了在立法院过半的地位,但优势减弱。对于国民党来说,这意味着在未来“立法院”的投票中,亲民党、新党和无党籍立委的重要性将上升。
宋楚瑜领导的亲民党在此次县市长选举中,在基隆等地方也推出了自己的候选人,但国民党拒绝了亲民党提出的“避让”要求,结果也是国民党候选人击败亲民党候选人。这让一些分析人士担忧,国亲之间自马英九当选以来出现的紧张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加深。
现实的发展更加复杂。据中国新闻社报道,马英九和宋楚瑜约定在12月12日晚于国民党中央党部会面,商讨国亲合并问题。两党都倾向在本届“立委”任期2007年结束前保留亲民党招牌;国亲的实质合并的时程,将在2007年之后。这似乎显示,双方有捐弃前嫌、同心协力对抗绿营的前景。
2006年临近,国亲两党还面临着另外一个棘手的难题,即台北市长选举。2006年上半年,马英九的台北市长两任届满,国民党必须另外推出有力的候选人,以保证泛蓝对传统地盘台北市的领导权。
目前蓝营内呼声较高的可能人选,包括国民党籍的蒋孝严、吴敦义、欧晋德,以及前“行政院长”郝柏村之子、新党籍的郝龙斌。但近来宋楚瑜可能参选台北市长的传言日盛,宋本人态度也较暧昧。
鉴于国民党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未有松口,且亲民党被边缘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台北市长人选问题可能成为导致两党争端升级的导火索。目前,泛蓝在立法机构内优势减弱,两党关系对岛内蓝绿力量对比相当重要。
对此,厦门大学孙云认为,在马英九对“泛蓝”整合采取的“强势主导”的政策之下,亲民党和新党等“泛蓝”小党不可避免存在被边缘化、泡沫化的命运,他们只有“回归正蓝”与国民党合并,才能有生存空间。国民党此次县市长选举的胜利,也体现了“泛蓝”民众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