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土资源部消息,国家投资3亿元的青藏高原大会战已告捷。中国首次按国际分幅,以平均每4公里一条路线,拉网式地穿越了昆仑山—阿尔金—唐古拉山、可可西里—羌塘、冈底斯、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脉,完成了空白区152万平方公里(约110个图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现了中国陆域中比例尺地质调查全覆盖。在地球科学研究、找矿重大发现和生态环境调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新发现和原创性成果,树立了中国地质工作历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这些成果包括:
全面揭开了青藏高原神秘的面纱。通过数以万计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系统的地层学调查,建立了地层系统,重塑了青藏高原沧海桑田的演化历史,特别是昆仑山单通道冷水、措勤地区冈瓦纳—华夏混生植物群的发现,对重新划分南北古大陆边界、板块漂移过程有重要意义。雅鲁藏布江、班公—怒江以及羌塘等地榴辉岩、高压蓝片岩的发现,喜马拉雅地区高压麻粒岩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地球深部的“探针”,揭示了岩石圈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新发现20余条反映板块俯冲碰撞存在的蛇绿混杂岩带,为青藏高原形成、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间碰撞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初显青藏高原资源“藏宝图”。新发现了500余处重要矿点或矿化点,其中一部分已进入矿产勘查。初步查明十余条规模巨大、具有重要工业前景的铁、铜等多金属以及硼等非金属成矿带,尤其是铁铜矿发现取得突破性进展。如西藏洛尼雄—格尔耿多金属、富铁矿带成矿带中,尼雄铁矿品位极富,资源量达数亿吨;昆仑山—阿尔金地区木孜塔格—慕士山800公里长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大九坝铜矿化蚀变带、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化带、可可西里湖大规模砂岩型铜矿化带,均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将对缓解中国铁铜资源短缺的局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原隆升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规律逐步明朗。大量新发现证实青藏高原在11万~4万年前是一个泛湖期,发育了一系列数万至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大型湖泊。由于高原隆升,湖泊逐步萎缩、断流,出现盐碱化、沙漠化及草场退化。现代的湖泊也正在干涸、萎缩。现今冰川正在萎缩,雪线逐年升高,“中华水塔”蓄水量在日趋下降。
据称,所有的资料和成果目前已开始综合、集成。这些成果,对于揭示青藏高原的组成、结构和演化乃至探索、创新全球大陆动力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问题,对于基本查明青藏高原主要资源与能源地质背景和潜力,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和西部地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赵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