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汪道涵1998年10月14日下午在上海和平饭店会晤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中新网
2005年12月24日7时12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辞世,享年90岁。
就在前一天,正是汪老当年的会谈伙伴和好友、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逝世的农历周年忌日。时间上的巧合,更让人在悲伤中有了许多感慨。
党政军旅诗书漫卷
书卷气十足、徽人气质浓郁的汪道涵,出生于1915年,原籍安徽嘉山。早年他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内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汪道涵先后担任过不同角色的党政军职务,政治履历和行政阅历相当丰富。改革开放之后,汪道涵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等职。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76岁的汪道涵出任会长。
学养俱佳的汪道涵,学贯中西通博古今。1985年,他获得了美国塔夫茨大学授予的公共管理学荣誉博士称号,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多所名校的兼职教授,分别主讲过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城市经济、经济管理等课程。
一派儒雅书生形象的汪道涵极爱读书。尽管时常工作到深夜,他也要从堆满床头的书堆中拿出一册细加琢磨,然后才会入眠。
在平素非常难得的闲暇时光里逛书店,是汪老一生的最大嗜好。他几乎每月都要购置一些书籍,从文学评论、历史专著、名人传略、音乐、美术,到科技专著、经济理论等,古今中外几乎无所不包。
汪道涵对经济管理类图书尤感兴趣,除了自己看,还要推荐给别人。他在当上海市长时就常说,全市每个企业都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每个企业领导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好经理,上海就会搞好了。
熟悉的人说,他讲话时常常引经据典,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此外,汪道涵还乐于欣赏外国古典音乐,爱看京剧,喜欢下围棋,堪称一位多才多艺的政经人物。
在1989年江泽民同志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已经退休的汪道涵赠给他一幅林则徐的名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这也是汪道涵一生尤其是他晚年生涯的一种真实写照,直到病重住院时期的他,仍在为两岸关系而殚精竭虑:
2005年4月和5月,汪老在上海带病先后会见了到访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9月1日,汪老抱病在上海会见了辜振甫的夫人辜严倬云女士。
毋庸讳言,因致力于两岸事务而创造出的业绩,正是汪老此生最大的成就之一与人生慰藉之所在。
汪道涵是江泽民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美国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在他的《江泽民传》一书中,曾这样表述道:
“我采访的汪道涵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和江泽民的关系非常有意思,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是1949年,当时汪道涵已经是高层官员。40年后,当江泽民被任命为总书记时,他找到汪道涵询问汪先生的意见。”
1995年1月30日,海协会长汪道涵陪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出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迎新茶话会上。江泽民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问题,发表了著名的八项主张,即“江八点”。这是江泽民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以后,首次针对台湾问题所做出的重大宣示。
汪辜流芳
在汪道涵担任海协会长十多年来,在两岸交流与商谈中,汪道涵与辜振甫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3年4月27日,在海协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这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此前,两岸通过海协与海基会已达成“九二共识”,这一共识一直是两会对话与谈判的基础。
尽管首次“汪辜会谈”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和功能性的范围,但其本身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深远。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忆起12年前的那一历史性时刻:
1993年4月29日,新加坡海皇大厦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汪辜会谈”的最后一项议程在此进行。
上午10时40分,辜振甫和汪道涵同时进入会场。二老先是走到签字台前互相致意,两位先生的夫人及海协与海基会出席人员依序分排坐定;然后,两位先生郑重地在协议上逐一署下自己的姓名;在签署前两项协议后,双方互换位置继续签署另外两项协议;10时52分,四项协议签署完毕,两位先生举杯同贺,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虽然“汪辜会谈”的成果后来被李登辉蓄意破坏,但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及推动下,汪辜两人还是得以在上海举行了“汪辜会晤”。1998年10月14日至19日,辜振甫应邀率海基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北京。在上海,汪道涵与辜振甫再度聚首,除两岸政治对话外,也有温馨的家庭式茶叙。
1998年10月15日下午,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四楼白玉兰厅。汪辜两位老先生均身着深色西服,显得清癯健朗,一边悠闲品茗,一边亲切交谈。远远望去,他们相谈甚欢,并不时地用手势加强语气。两位夫人当天的着装也格外醒目:汪夫人是宝石蓝套裙,辜夫人则是一袭大红旗袍,她们在茶几旁轻声地细话家常。
1945年离开上海时年仅28岁的辜振甫先生,此时已是耄耋之年。他感慨地说:“53年后旧地重游,感触至再。见到上海今天的荣景十分高兴。”
辜老是在谈笑间完成了邀请汪老隔年到台湾访问的任务。只是以汪辜二老之间相互的坦诚以待与君子性格,大概不会料到李登辉会在汪道涵往访之前抛出“两国论”,破坏了两岸会谈和政治对话,也阻挠了汪道涵访台。此遗憾当然是汪辜二老耿耿此生难以释怀的。
在李登辉“两国论”与继之而起的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阴霾之下,汪辜二老海峡两隔。
比汪老年幼两岁的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1月3日在台北病逝。汪道涵先生的个人代表、海协副会长孙亚夫和秘书长李亚飞于2月1日前往吊唁,并转交汪道涵信函给辜严倬云。信中句句凝咽,语语清泪:
“惊悉振甫先生遽归道山,哲人其萎,增我悲思。……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而今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斯人斯语,言犹在耳;斯志斯事,历历在目。汪老痛悼辜老的唁电,又何尝不是汪老自己长年以来念兹在兹的家国情怀。未能踏上宝岛台湾这块热土之遗憾,终成汪老未竟之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