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中日关系是负面消息居多,真正叫人感到了危机。不过,中日关系有着其内在的旺盛生命力,坚冰之下蕴藏希望,正在呼唤着新的突破。
确有症结存在,但是前景不是一片黑暗。众所周知,小泉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是中日关系向前发展的症结。前几年,虽然中日领导人双边互访因此而无法举行,但还开着一扇“边门”,那就是在多边活动中中日领导人进行会晤。今年连这扇门也被关上了。有顽症存在,是否机体就没有活力呢?回答是否定的,中日关系仍然是要向前发展的。个中道理是明摆着:中日关系不能脱离整个国际局势而单独发展。在多极化的进程中,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害”是不言而喻的。中日关系不好已使东亚合作的发展势头受到影响。此次东亚峰会上许多国家一再对中日关系表示担忧不是偶然的。小泉也因此在会上处于孤立,不得不以向温总理“借笔”来营造一点气氛。应该看到日本领导集团中不乏明智之士,主张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力量不在少数。他们不断发出声音批评小泉所作所为,指责其把个人信仰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公开站出来对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内阁成员进行斥责的人,有自民党重臣,而且还有与小泉一起打江山的密友。日本政坛确实有保守化的迹象,在有可能成为小泉继任者的人当中,不乏右派和鹰派。但是,就中国而言,在对外关系上同右派打交道也不是头一回。毛泽东当年在打开中美关系时说他就喜欢同右派打交道。中日关系也不出其然。中日友好条约谈了七八年,最后是在被时人认为是鹰派的福田赳夫手中签订的。今天该条约已发展成为中日关系的三大基础性政治文件之一。
亲近感在下降,但是经济互补的基础未变。两国民众情感的变化是不争的事实。据日本内阁府12月24日最新调查,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为32%,为1978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低点,与过去的71.2%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有人已经把“政冷经热”这用来概括近年中日关系的四个字改成了“政冷经温”,或是“政冷经凉”。亲近感下降,经济交流出现降温的信号,这当然不是好事,特别是在政治关系受挫情况下,这更使人担心。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单向直线的,而是多重曲折型的。与亲近感下降相对照的是双方人员交流在过去一年中有很大的发展,光中国访日的人数就达65万。与“政冷经凉”的兆头相左的是2005年中日贸易将超2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日贸易已呈超日美贸易之势。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经济合作。
中日关系因种种原因出现不该出现的曲折,但是中国发展对日友好的方针没有变。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东亚合作的发展以及经济互补的需要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是到了下定大决心,拿出大手笔尽快突破中日关系目前困难局面的时候了。
(作者为上海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