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传来消息,台湾地区当局正在与美国达信系统公司商谈,为其“空军”装备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16A/B战斗机中队购买CBU—105型传感器引爆弹药(Sensor Fuzed Weapon,SFW),也称之为智能集束炸弹。
国际军事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台湾地区将使用这种智能集束炸弹加强其防御能力,以对付中国大陆潜在的两栖突击威胁。CBU—105是一种“灵巧”的集束炸弹,可对付集群装甲部队。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首次被使用的CBU—105型智能集束炸弹就大放异彩,在打击伊拉克地面装甲部队时释放出惊人的巨大杀伤力。
伊拉克战争中的“装甲部队杀手”
1999年4月,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美军使用了大量先进武器,但有一种武器最终未能派上用场,那就是美军新研制的CBU—105传感器引爆集束炸弹。
而在伊拉克战争中,CBU—105集束炸弹终于小试牛刀。2003年4月2日,美军的一个B—52轰炸机群在对正赶往巴格达的伊军一个坦克纵队轰炸时,一次性投下了6枚这种集束炸弹,使伊军坦克部队遭到重创。
CBU—105是在CBU—97的基础上换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风向修正布撒器(WCMD)制导组件组装而成。与CBU—97一样,CBU—105集束炸弹内装填10枚BLU—108传感器引爆弹药,主要用于对付敌方主战坦克集群和装甲运兵车等目标,是一种无动力、顶部攻击、能进行大范围杀伤的集束炸弹。
由于新型的CBU—105炸弹在其子弹药中引入有源激光轮廓测定仪,在无源红外传感器的配合下,这种轮廓测定仪能大大提高内部“斯基特”弹头的瞄准精度。此外,CBU—105的每个“斯基特”分弹头上都加装了小型激光雷达,使其探测和选瞄能力大大提高。
每枚CBU—105携带有10枚3.86千克的BLU—108子弹药,每个子弹药装有4个独立的小型“斯基特”弹头,由于子弹头安装了主动激光雷达,精确度大增,可同时攻击40辆坦克。一位美军少将说,无论是它的精确性还是它的综合效果,都是令人惊骇的。
美军之所以开展风向修正布撒器(WCMD)项目,是由于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现有制导炸弹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美国空军随后启动了WCMD项目。WCMD为无动力型战术弹药布撒器,依靠尾翼调整来控制弹药的飞行轨迹。采用WCMD之后,集束炸弹的性能将显著提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炸弹投放精度显著提高,CBU—105从13000米高空投放后,其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将达到26米,属于近精确制导炸弹。(2)炸弹的投放高度增加,如CBU—97的最高投放高度为6000米(20000英尺),而CBU—105增加到了12000米(40000英尺)。(3)炸弹投放距离增加,如CBU—105的投放距离增加到了19.3千米(12英里),使得美军战机可从敌方防空火力的有效射程之外对目标进行攻击。
全球安全问题专家约翰·派克在描述CBU—105型集束炸弹时称:“这是一种令人生畏的武器,如果一辆装甲车正在路上行驶,一枚集束炸弹就可以让装甲车彻底丧失战斗力。”
这种炸弹虽然不如卫星或激光制导的炸弹先进,但约翰·派克认为,就杀伤力而言,这种炸弹更危险,“利用类似CBU—105的集束炸弹,只要一架B—52重型轰炸机就可摧毁整个装甲师,而在过去,你需要出动数十架战机投下数千枚重磅炸弹才能达到同样效果”。
解放军两栖作战能力给台军带来压力
近来,一些美国和西方的军事学者都声称,中国大陆正在快速发展两栖登陆作战能力。美国的一些媒体还报道称,新近获得的情报显示,解放军已进行了多场两栖登陆作战演习。此前基于中国大陆缺少两栖运兵舰船,不少美国军事专家们曾表示解放军攻台将沦为“百万雄师游泳渡海”。但如今五角大楼高层认为,这种提法在1998年—1999年后已经过时,解放军两栖运输能力正以每年两倍、甚至四倍的幅度提升。除自行建造大型两栖运输舰船外,解放军还不断从俄罗斯引进两栖登陆作战必需的武器。如俄罗斯“鹳”式焃UBA犞匦土狡艿锹狡垫船就成为解放军攻台作战的新利器。在2005年8月举行的中俄两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军演中,两栖登陆、空地联合作战也成为演习的重点科目。
由西方公布的数据分析,解放军现在已经具备了在短时间内将一定数量的部队投送到所需的作战地域上的能力,整编中的解放军海军陆战队的总兵力应在35000至45000人之间,兵力规模目前仅次于美国(美国海军陆战队在1997年共拥有174000名现役和43000名后备役部队,数量超过其它国家陆战队兵力的总和)。在装备方面则有数百艘登陆舰艇和随时可征用的民用船只作支持。解放军的两栖作战部队有能力在危急关头肩负起保卫中国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重任。而且,随着新型装备的陆续列装和战法的不断改进,解放军两栖作战能力正在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针对解放军两栖作战能力的发展,台湾地区军方也多次模拟进行反登陆作战演习。据台湾地区媒体称,“联兴”系列演习就是台“海军”年度例行性两栖登陆作战演习,每年4次。演习中,台军出动海、陆、空三军种5000多名兵力联合作战,演习以两栖部队为假想敌,结合“陆军”空降部队,共同编组成演习中的攻击部队,模仿解放军攻台,以验证陆、海、空军联合作战能力。演习内容包括联合两栖登陆作战、空降作战和防卫军联合滩头攻击等阶段演练。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台湾地区军方之所以要购买CBU—105型集束炸弹,就是希望借此来增加对两栖登陆装甲部队的杀伤力。
台反登陆作战水平还停留在二战阶段
台湾地区“陆军”主要任务就是阻止敌军两栖登陆。台湾地区“陆军”现有20万人,编成10个步兵师、两个机械化师、6个装甲旅、1个坦克大队,它们分别编入3个军团内。其配备的装备有1000多辆主战坦克、1230门各种火炮以及各种短、中程地空导弹。
那么台军的反登陆作战能力究竟怎样呢?
台军一直将反登陆作战作为军队的战略核心加以演练,并在兵力建设、武器配置方面苦心经营,不遗余力地构建其所谓的陆海空立体反登陆体系。
台湾地区军方部署的反登陆第一层防护网是在可登陆的滩头布置了大量五花八门的障碍物。台军反登陆障碍物可分为四类:各种水雷、地雷等爆炸性障碍物;三角锥、铁丝网、反空降三角叉等非爆炸性障碍物;下部设有水雷的钢栅和槽内装有地雷的钢夹等综合性障碍物;阻绝墙、“玻璃刀山”、火障等阻绝设施。所有障碍物按“水中隔阻带”、“水际隔阻带”、“滩头隔阻带”三道防线来进行布置,形成了一个纵深达25—35公里的障碍网。
第二层就是反登陆火力网,台军为反登陆作战装备了130门203毫米榴弹炮,700门155毫米榴弹炮,750门105毫米榴弹炮,以及多管火箭炮150门以上,火力密度着实不小。
台军至今还幻想以其630辆M48/60系列主战坦克和近千辆轻型坦克,准备在登陆方上岸后发起反冲击,或者摧毁登陆船只。台军这样的作战思路在历次汉光演习以及其专门的反登陆演习中都得到体现。
美国军事专家指出,台军这样的战法还停留在二战时期反登陆战术阶段,还是将反登陆作战的重点寄托在陆军的重型火力之上。美方顾问在观摩台军“汉光20”演习后,也无奈地表示“台军的联合作战能力还十分欠缺”。
在现代战争中,两栖登陆和反登陆作战,如果没有制空权和必要的制海权,任何想在本阶段取胜的希望,以及进而在整个战役中取胜的希望都将落空。在美方专家的指导下,台湾地区军方现在开始发展空中对地面部队的打击能力,此次购买CBU—105型智能集束炸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且台湾方面宣称,美空军已经开始试验其CBU—105型智能集束炸弹对付海上目标的能力,并在最初的试验中成功命中了小型舰船。此外,台“陆军”还正在考虑花费400亿新台币购买30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以增强战时对地攻击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