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5年很不平静。洪涝、台风、旱灾、风雹、地震、雪灾、低温冷冻、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我们为比较严重的灾情和损失而伤痛,但同时我们发现,我国国家综合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过去的一年,我国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福建闽江和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都发生了大洪水,局地极端气候事件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先后有8个台风在我国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登陆,登陆台风多、风力强、影响范围广,造成损失大;海南、云南等省局部地区旱情严重;我国大陆地区发生13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江西九江5.7级地震造成了严重损失。有数据表明,2005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247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570.3万人,倒塌房屋226.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与近几年相比较,2005年紧急转移安置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5年来的最大值,因灾死亡人数仅小于2001年,因灾倒塌房屋仅次于淮河大水灾的2003年。
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05年民政部先后针对18个省份的灾情启动救灾应急响应30次,其中三级响应为6次、四级响应为24次,应急时间长达103天,仅针对福建的台风、洪涝灾害,就启动了8次应急响应。2005年的应急响应次数远远超过2004年的12次和2003年的16次。共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组62个,先后向各地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帐篷6.698万顶。基本保证了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初步安置。
党和政府及时规范地开展春荒冬令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2005年全国春荒需救济人数8029.7万人、冬令需救济人数7253.2万人。按照《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民政部向重灾省份派出22个工作组,对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状况全面评估,确定248个重点监控县(其中春荒93个、冬令155个),民政部、财政部先后下拨春荒灾民生活救济资金11亿元,冬令灾民生活救济资金12亿元,春荒期间共发放灾民救济卡1556万张,救济灾民4574万人。目前,冬令救助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
各地大力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工作。2005年因灾倒塌房屋数量较大。按照《民政部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规程》,遵照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对灾区恢复重建实施项目管理,大力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截至12月31日,全国共规划建房197万间,已经竣工168.2万间,占规划总数的85.39%。项目规划资金总投入为47549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1610万元,占资金总投入的8.75%,地方投入73491.9万元,占资金总投入的15.45%,社会捐赠资金26730.2万元,占资金总投入的5.6%,受灾家庭自筹资金333667.3万元,占资金总投入的70.2%。
我国全面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2005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减灾救灾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成立了由18名院士及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国家减灾专家咨询机制初步建立;24小时灾情监测机制初步建立,中央各涉灾部门的月度灾情会商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已有12平方米救灾帐篷的基础上,采购4.2万顶36平方米帐篷和5.2万顶8平方米帐篷,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得到全面加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地面系统建设项目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减灾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启动“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组织编写了《避灾自救手册》丛书和《紧急救援》宣传片,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宣传活动,全民减灾意识明显提高;《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间救灾互助协定》正式签署,积极参加世界减灾大会,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部长级亚洲减灾大会,对11个海啸受灾国31名减灾救灾官员进行培训,组织了我国对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害和巴基斯坦地震的政府间和民间的救灾援助,国际减灾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不平静的2005年,我们万众一心,我们共渡难关,我们携手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