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借元旦文告作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宣示,是去年紧缩与管制两岸经贸交流“七点结论”的延续,此一政策思维,将会受到来自岛内外、党内外更大的压力。尽管2006年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预期将因此大打折扣,但台当局仍会在经济发展与政治需要下,向现实妥协,还会逐步开放两岸经贸往来。
新年伊始,陈水扁便提出所谓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新思维,标志着台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正式走入“重管理、轻开放”的管制时代,将为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设置更多的障碍,2006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将出现新的变量。
去年七点结论的延续
其实,陈水扁提出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并不是新思维,也不是新作为。去年初,台湾当局便以大陆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为借口,迅速达成所谓的“因应两岸政经新形势七点结论”,主要目的是规范与加强管制两岸经贸交流,以增强民进党对大陆经贸政策的主导权,主张两岸农业及服务业等相关议题的协义磋商,应执照WTO的规范及机制进行;将“台湾优先”视为“台湾的经济命脉”,强调“不能一味开放,而忽略了最根本最重要的有效管理”,表明“管理”成为台大陆经贸政策的主轴。日前,陈水扁的元旦讲话只不过是原有旧思维的重复,“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与“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没有本质的区别,关键看怎么做,区别只在于陈水扁借元旦文告正式表达了这一立场。
然而,陈水扁去年主导提出的“七点结论”,还没有完全否定既有的大陆经贸政策框架,在结论重申将继续坚持“和解不退缩,坚定不对立”的原则,及“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大陆经贸政策。“行政院长”谢长廷当时也明确表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大陆经贸政策不会改变,“戒急用忍”不会“还魂”。此举显示,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虽然确立了以收缩与管制为主的框架,但也认识到要完全禁闭是不可能的,无法完全关闭两岸经贸往来的大门。
强化紧缩与管制措施
台当局对两岸经贸往来的紧缩与管制,自去年以来,一直在积极推动,未来仍会延续这一做法,管制可能更多。去年年初,台当局以大陆出台《反分裂国家法》为借口,将原规划开放的一系列大陆经贸政策措施予以暂缓或延后,主要包括:一是暂缓开放放宽8英寸晶圆项目投资标准(技术制程从0.25微米放宽到0.18微米)、半导体后段的测试与封装业、小尺寸面板(TFT-LCD)及石化业上游的轻油裂解等产业赴大陆投资。二是暂停台“外贸协会”原计划的拓销大陆市场及参展活动,撤销北京科博会台湾精品馆展览。三是原已放宽的大陆商务人员赴台、引进大陆高科技人才与扩大大陆产业技术范围等政策不再积极推动。四是暂停扩大两岸银行、保险业等服务领域业务往来与以“试点方式”在机场与港口等特殊地点开放兑换人民币业务的计划。五是原来积极推动的“货运包机”延后。六是开放大陆资本进岛的政策规划告停。
去年7月,陈水扁再次表示,“我们绝对不是大胆西进,或者无条件的全面西进,而是要在‘有效管理’之下,才有所谓的‘积极开放’,若做不好‘有效管理’,我们宁愿不再继续开放。”他还强调对敏感高科技与涉及公权力的部份更坚持强硬立场。此言再次引起外界对台湾当局大陆经贸政策的关注。国亲两党认为这是当局大陆经贸政策的紧缩,是“走回戒急用忍锁国老路”。然而,台“陆委会”却认为陈水扁的说法“并非紧缩政策宣示”;台“经济部”表示陈水扁是希望“有效管理做得更好”,因此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显示出台有关部门未对陈水扁的紧缩政策完全认同,并尽可能在陈水扁政策宣示下争取一些可能开放的空间。
去年底“三合一”县市长选举期间,陈水扁再次公开扬言,若泛蓝大胜,大陆经贸政策更紧缩,言下之意是要表明民进党胜选,大陆经贸政策才会开放,显然有选举策略考虑用意。结果,民进党在选举中大败,外界再次对陈水扁大陆经贸政策是否会紧缩表示了高度关注。然而选后,陈水扁一直未对大陆经贸政策明确表态,“陆委会”与相关财经部门官员均表示现行大陆经贸政策不会改变,不会紧缩。外界也普遍期待陈水扁在民进党处境困难之时,能够走出一条符合台湾经济与政治现实、更加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为民进党的发展寻找新出路。然而,陈水扁的元旦文告,与民众的期待相反,陈水扁在坚持走“公投制宪”的台独战略下,坚持继续走更加保守、严格管制的大陆经贸政策。尽管陈水扁此举引来外界一片哗然与强烈不满,他的立场依旧强硬,再度表明“做不好管理,宁可不开放”的坚定立场,可以预期在未来陈水扁两年的任期内,将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设置更多的障碍,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发展与直航仍难在短期内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