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10日电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谈到有些地方因为征地问题引发风波时,掷地有声地说了三句硬话:“今后,征地手续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不能开工;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成协议的项目,不能开工;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不能开工。”张德江同志的这三句硬话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称道。一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说,三句硬话不留余地,对于解决征地拆迁等老大难问题大有推进作用。
三句硬话说明了三个“硬道理”:首先,给那些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者,甚至试图从征地拆迁等工作中谋利的干部设了三条“高压线”。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征地、环保、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众利益问题上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干部作风不深入,满足于做表面文章,导致群众猜疑、误解乃至抵触。事实上,现在形势变了,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越来越强;现在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不能什么事都是领导说了算。因此,各级干部的工作方法一定要跟上去。
当然,也不能排除某些干部利用政策的“模糊地带”浑水摸鱼,通过“暗箱操作”谋取个人利益。一些地方干部在补偿政策尚未到位,甚至征地手续也不具备的情况下,为了讨老板之欢心和一己之私利,不惜动用权力工具对待无辜群众,造成矛盾激化。“三句硬话”从政策层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设了限,企图渔利者的运作空间被大大压缩。
其次,向广大被征地拆迁群众交了“政策底”。事实上,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保“阳光征地”、“阳光拆迁”,维护老百姓利益。但是,有的地方和单位硬要搞政策“打折”,比如国家规定有最高补偿标准,他们非要压低标准,压低的结果换来的是老百姓的不信任。有些工程在补偿中图省事,过程不透明,往往出现雁过拔毛的问题;即使没有问题,群众也认为有“猫腻”。
要解决政策“打折”的问题,加强对政府部门、经营单位的监管是一个方面,而将政策毫无保留地交给群众,发挥的作用可能更大。公开行政,接受社会监督,是现代社会政府行政的基本准则。征地如此,其他各项工作也当如此。
此外,领导干部要敢于说硬话、碰难题,必须自身过硬。有些干部遇到老大难问题绕道走,或者模棱两可、吞吞吐吐,除了工作能力和水平不高外,还有一个摆不上桌面的原因是少数干部自己有“短处”,他们摆脱不了利益纠缠,自然也就难以发硬话、下狠招了。从某种程度看,领导干部敢不敢在老大难问题面前拍案而起,勇于迎难而上,下定决心加以解决,不仅是检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和水平的标尺,更是这个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有无威望、品德作风是否过硬的“试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