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前后部分省(市、区)GDP总量及排名
“注水数字”被挤出12省GDP缩水北京前进5位
就在我国公布修正后的2004年GDP的第二天,北京市统计局就以最快的速度公布了经济普查后北京市的GDP数字。这也许是因为新数据让北京太“喜出望外”了:北京GDP总量净增41%,一下从原来的第15位上升到第10位,排名上升幅度居全国第一。
经济普查不仅一下子就改变了各省(市、区)原先排定的“英雄座次表”,更由于其挤干水分的作用而引起强烈关注。山东对广东压力减轻
不久前,山东省发改委和经贸委的领导曾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对经济普查数字的关注。据他们说,经济普查一下子让本已经追近的鲁粤两省地区差距又重新拉开。
按公报数,2004年广东省GDP为16039.46亿元,排第一;山东省GDP为15490.73亿元,排第二。
虽然时至今日山东省还没有公布经济普查后修订的地区GDP数字,但这一具体数字却被广州省统计局公布了出来。据广州省统计局局长卜新民介绍,调整后广东2004年GDP相比“老二”山东的优势,将由550亿元拉大到3800亿元以上。而广东能拉大对山东的差距,主要是因为虽然“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广东多300多亿元,但后者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远高于山东,从而使广东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总额高过山东。”
随着经济普查对各省GDP的修订,广东终于可以暂时不再听到山东紧追的脚步了。而在去年上半年各省数据公布的时候,面对山东紧追不舍、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曾直言“形势严峻”。因为当时人们发现,尽管广东的GDP仍居全国第一,领先山东,但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方面,山东却首度超过广东位列第一。当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健曾预言:“从全年看,山东成为第一工业大省问题不大。”更有人预测,广东把GDP的全国头把交椅让给山东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这个压力在一段时间内消失了。服务业决定各省排名
北京之所以能是此次排名上升最快的省(市、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普查让北京找回了大量的服务业产值。数据显示,在北京市增加的1777亿元经济总量中,有1544亿元来自第三产业,占全部增量的比重高达86.9%。北京市的三大产业的比例也从普查前的2.4∶37.6∶60.0转变为普查后的1.6∶30.6∶67.8,第三产业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
普查让北京市服务业GDP增长了很多,于是就把原先排名靠前的省(市、区)挤了下来。北京此次前进五位,湖北、福建、湖南、黑龙江、安徽五省位次就只能依次下调。同样的情况还有山西省。据记者了解,此次陕西位次由第22位上升到了第19位,超过了原先排在前面的云南、天津和吉林。
服务业决定各省排名,江西省的例子也说明这一问题。江西省之所以普查前后GDP总量基本不变,排名也不变,就是因为江西服务业创造的GDP普查前后变化不大。据江西省经济普查办公室主任邓盛平介绍,经济普查后江西省2004年GDP总量为3456.70亿元,与常规统计的3500亿元基本持平。变化不过是“第二产业的比例比原来下降了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
有消息表示,经普查数据调整后,全国31个省(市、区)GDP总量排名,共有5个省(市、区)位次前移,7省(市、区)位次后移。普查让注水数字无所遁形
各省(市、区)对经济普查修订后的GDP排名之所以如此受重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我国当前,GDP经常被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GDP数字高,说明干部能力强,可能升迁;数字低,就被认为分管官员能力不行,不但升不了官,还可能被“末位淘汰”。
正因为经济增长指标常被作为评价考核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各省,乃至下面的市、县,都对地方的GDP数字十分重视。于是就有人开始考虑对GDP注水。数字显示,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3.9个百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十一省一市的GDP总量。
为何统计数据会有这么大的误差?当然有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些地区受到年初制定计划指标的影响,落实指标时层层加码;核算工作不规范;资料来源不同;重复计算等等。但是,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却表示,最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技术。他说:“有些地方仍然过于看重GDP,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加水。”
这一情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统计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数据准确。比如说从2005年起省级GDP数据要由国家统计局联审,比如说进行经济普查。
从此次经济普查结果来看,经国家统计局抽查,数据填报的综合差错率仅为4.9‰,让这些注水数字无所遁形,于是共有12个省2004年GDP数字将下调。地方欢迎丢掉历史包袱
一些省(市、区)修订后的GDP总量反而下降是这次普查的一个特点,这在李德水看来实在是件好事。他说:“这次普查把基础资料搞准了,把过去的水分挤掉了,有的是把遗漏补上了,更准确、更科学,这是个好事情。各地方对这次普查的反映也是很好的,他们都希望搞得准一些,特别是有些历史包袱,20世纪90年代初甚至80年代虚报的数,说不清楚,扔也不好扔了,扔了等于否定以前的政绩,留着是背着大包袱,加进来很困难。这次一刀两断,轻装上阵,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好事情。”
对于此次经济普查让以往的数据水分挤出,四川省统计局核算处处长王光彩也并不讳言。他表示,消化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下工业的历史包袱是导致四川省这次GDP下调的原因之一。
从已经公布的地区情况看,2004年度河南省经济总量修正为855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8815亿元下调261亿元;四川省经济总量修正为6379.6亿元,下调176.4亿元。这些GDP总量下调的省(市、区)经济普查后第三产业的产值也都出现了增长,总量下降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产值下调。以河南省为例,调整后的河南省2004年度GDP从构成看,第一产业增加了2.12亿元,第二产业减少了333.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了69.84亿元。四川省经过此次经济普查,规模以下工业的GDP增加值也比快报减少了192亿元。
并不是只有河南和四川是这样。据记者了解,山东、江苏、湖北、辽宁等省份也都如此。而河南之所以GDP降了261个亿还能保持全国第五位的排名,用河南省统计局人士的话说,是因为排在第六的河北省“经济普查后下调的绝对数比河南下调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