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在中国有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春节将至,许多人千里奔乡,回家看望老人,尽一份孝心。英国广播公司16日在一篇题为《给老人家洗一次脚》的文章中说,上海的一家台商不忘中国悠久的孝道传统,总经理带领员工,隐姓埋名,六年来经常到上海一家敬老院,为老人洗脚。他们把大陆的老人,当作自家的爷爷奶奶孝敬。这篇报道摘要如下:
春节将至。多少中国人正忙着收拾行装回老家。春节,在中国人眼里,意味着亲情团圆、喜庆祥和。中国传统中,“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人的一生,生活在一种互相依靠的家庭关系中。家庭具有育幼和养老的功能。
听上海的朋友说了件让人感动的事。上海某敬老院有30多位老人,一群身穿制服的义工,常常来这里为这群老人洗脚、剪趾甲,已经有6年了。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次询问他们的姓名和来历,始终得不到答案,只知道他们是一家台资企业的员工,带队的经常是这家企业的总经理。总经理说,在台湾老家,每当周末,就给爷爷、奶奶洗脚,如今在大陆,就把这里的老人当作自家爷爷、奶奶来孝敬了。这家企业远离繁嚣的名利场,尊崇敬老爱老的文化,如此品质,谁都不会怀疑他们在企业经营中的业绩。
当今不再是“家书抵万金”的年代。现代通讯令手写家书日渐式微,远离父母,与长辈分地而居的子女,以书信形式与父母和长辈经常沟通交流的,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浙江某大学学生,前不久发起“关爱‘空巢'老人”倡议活动,准备了300个信封,请学生给家中老人写信。这一倡议活动,旨在呼唤子女多关心一些家中的长辈,减少他们独守空房的孤独感。令人感慨的是,不少学子,一边写信一边打电话询问父母住址的门牌号和邮政编码,家书竟然不知道寄往何处。由此想到,当代人除了喊一声“老爸”、“老妈”外,还能记住父母长辈的多少亲情数据?父母出生的日子,父母结婚的日子,父母退休的日子?
不过,当下要尽孝道不容易。传统孝道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当代社会已表现出诸多方面的不适应。据一项统计,今天的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是上世纪50年代的25倍,要照顾老人,最大问题是没有时间,精力不足。有的家庭是一对夫妇需照顾四个老人,有的家庭自身生活条件已经相当困难,何谈扶老,再说生活节奏加快,劳动强度增大,社会流动加快,子女行孝的成本非常高。
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银发浪潮的背后显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空巢”现象,高龄老人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已无法改变。不过,比起子女的渴求,老人的要求总是那么微不足道。子女若能把花在其它方面追求的精力和时间,稍稍分出一点投入行孝,其实也不算太困难的事。社会多些倡导,学校多些教育,子女多些自省,孝道文化就能传扬。
春节游子回老家,倒一盆热水,给父母洗一次脚,修剪一次趾甲,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像那家台商企业员工去敬老院尽尽孝道。
记得有个教案,日本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时有个试题就是为母亲洗脚。看一看母亲走过人生漫漫长路的那双脚,对我们未来的旅途肯定大有裨益的。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