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消息,海河流域因为用水过度,造成地表水域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导致该流域整体生态环境趋于干化。
海河流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以及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等部分地区,区域内共有26个大中城市,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流域内人口急剧膨胀及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步提高,目前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接近100%。
据介绍,由于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流域内河流长时间断流。调查结果表明,上世纪60年代,海河流域21条主要河流中有15条河道发生断流,年平均断流时间78天;70年代发生断流的河道增加到20条,年平均断流时间173天;80年代到本世纪初,21条河流全部发生断流,断流时间平均超过200天。
河北省水利专家魏智敏说,上世纪50年代,海河流域京津冀地区大小河流都有水,河北省有3100公里的内河航运里程,可以坐船穿过河北从天津一直到河南安阳;每年流入河北的水量为335亿立方米,而用水只有40亿立方米。但现在,整个河北省的内河航运里程已接近于零。
据气象部门介绍,50年来,海河流域内京津冀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也在不断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以环绕京津的河北省为例,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2~2.1℃,平均降水量从50年代至90年代逐渐减少,减幅为79.7毫米。
由于地表水不足,海河流域内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据统计,河北地下水累计超采超过了1000多亿立方米。在河北沧州,水位下降到地下96米,天津塘沽超过百米,北京市地下水位也处于下降状态,2003年全市下降区面积占监控面积的74%。由于水位下降造成大面积地面沉降,华北平原地区出现了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罕见、全国最大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据介绍,由于浅层地下水位下降,太行山前平原区包气层带厚度由上世纪60年代的3米到5米增加到本世纪初10米至40米,中部平原区由2米左右增加到5米至10米。包气带厚度的变化,改变了“水循环圈”的水循环路径,由此形成区域性“热岛效应”。地下水位的下降,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气候干化的趋势,而且导致了一些水生及滨水生物群落的减少甚至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