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北京2月17日电(记者原春琳)北京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今天说,最近社会关注的北大朗润园、镜春园改造工程只是北大整治校园环境的第一步。北大的计划是校内的其他住宅区也将逐步退出北大校园,燕园将成为一个纯粹从事教学科研的校园。
北大新闻发言人说,2005年北大遵照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的要求,编制了“北京大学燕园建筑文物保护区总体规划”,经过多次论证、修改和完善,去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该规划,随后该规划得到北京市政府的批准。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文件批准,北京大学在校园院内东至围墙(北大科技园西路);南至镜春路;西至红湖东岸;北至围墙(清华西路)的范围内实施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建设。据介绍,此次校园环境整治主要涉及朗润园和镜春园两大名园。这是北大校内尚存五园中的两园。这一带部分院落属清朝遗留建筑,但历经1860年和1900年两次损毁,建筑大多已丧失原貌,至今留下原貌的仅有水系。
北大新闻发言人说,在校园环境整治范围内的建筑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真正的古建筑。比如,现存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致福轩,现在的教育基金会和公主楼。第二种是仿古建筑,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二期工程万众苑是其代表作。第三种是非文物的公用房,比如全斋。第四种是由于历史原因搭建的临时用房和唐山大地震后而建造的简陋临时生活用房,占两园建筑总面积的70%。
这位发言人表示:“建设新建筑,并不意味着要拆除原有的建筑。”他详细介绍,此次校园环境整治不涉及前三种的建筑,第四种建筑,也就是朗润园、镜春园文物保护区内的简陋临时生活用房将迁出。有参与规划的专家表示,这部分简陋临时生活用房居住环境非常狭窄,有的通道宽度不足一米,一旦发生火灾,情况相当危险。
此外,北大还将修缮和恢复古建筑,同时整治驳岸水系,还原两岸的历史风貌。修缮和修复后的建筑将用作北大科研用房,其中一部分将作为即将成立的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用房。“属于文物或跟文物有关的,都不会被拆除。”北大的新闻发言人强调。他以北大的古树为例,北大现有1096棵古树,占校内乔木总数的9.1%。其中,300年以上树龄的有23棵,100年以上的为1073棵。北大制定规划中的方案都是避开古树的。
这位发言人强调,对可能涉及到的搬迁住户的安置工作,北大将完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进行,并充分体现北大人文关怀的精神。至于资金问题则由北大自己负责筹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