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GDP上涨工作却越来越不好找 专家建议就业优先

www.zjol.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7:47:3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专家分析说从中外发展经验看,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带来最大化就业,建议政府应建立“就业优先原则”

  小付是武汉大学今年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春节前后,她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的招聘会上。

  “没有办法,找工作太难了。”而让小付有些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几年国家的GDP一直都往上涨,可同学们感受到的却是工作越来越不好找?

  2006年严峻的就业形势

  其实同学们感受到的这个“难”字也反复出现在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一文中。《建议》是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召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农业部、民政部、人事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有关司局,就当前就业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得出的。

  《建议》中说,2006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业工作难度。

  《建议》中说,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

  并且,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还有60多万人,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约400万人,今后3年国企实施政策性破产还需安置360万人,辅业改制约有300万职工需要分流安置。在已实现再就业人员中,约有三分之一就业稳定性较差。

  资源枯竭型困难城市和困难行业中,失业人员积累多,失业周期拉长,再就业矛盾更为突出。面临就业困境的还有近年迅速增加的失地失业农民,亟需纳入就业政策扶持范围。

  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十分艰巨。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此外,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从地区分布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劳动力需求相对旺盛,而西部地区需求不足;从学历层次看,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在大专和高职毕业生,重点院校、热线专业供不应求。

  《建议》还提出,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处于政策边缘化状态,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另外,产能过剩、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所引发的就业风险增加。2006年,由投资过快增长、结构不合理引发的产能过剩以及能源、纺织、房地产、汽车等行业供求关系的变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对就业增长产生影响。

  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带来最大化就业

  对2006年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分析说,从中外发展经验看,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带来最大化就业。实行不同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将形成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导致不同的就业结果和社会经济后果。

  比如,虽然亚洲四小龙和拉美国家在过去的20多年里经济都获得了增长,但它们的就业效果却差别悬殊。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同步,但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却没有相应增长。

  我国的现实也表明,同样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同等的就业增长。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每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能拉动就业增长约0.4个百分点,相当于带来180万个就业岗位;而到上世纪90年代初,则只能拉动约0.3个百分点;到本世纪则下降到0.1个百分点,约80~90万个就业岗位。总的来看,8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但自90年代以来逐步减小。

  蔡昉认为,就我国目前情况看,经济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调整,造成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无法适应新的岗位需要,产生结构性失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根据计算,我国的自然失业率1978~1984年平均为3.79%、1985~1988年为0.33%、1989~1995年为1.77%、1995年以后为4.43%,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近年来我国失业率的提高,自然失业率的上升是主要原因。所以,尽管近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却难以带动就业的同步增长。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有效调节周期性失业,但其拉动就业的效果与其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密切相关。

  如果其引导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就业吸收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则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效果就非常明显;否则,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将大大削弱。我国1998年以来实施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虽然显著拉动了经济增长,但由于其引导的投资方向,主要是资本密集度高、就业吸纳能力低的行业,导致拉动就业的效果比较微弱。

  第三,能够有效创造就业机会的非传统经济部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正规就业的绝对数和比重都迅速下降,主要由民营经济和非正规部门提供的单位外就业比重逐渐上升,已成为我国就业的主渠道。但是,民营经济部门无论是在融资还是在市场准入等方面,都明显处于不对等地位。

  以就业优先原则统领国家各项经济政策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建议》中提出了“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打破城乡就业体制和政策分割,将农民进城就业和城镇居民就业统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对策,而专家蔡昉开出的药方是,政府应建立“就业优先原则”。

  就业优先的含义是:以就业优先原则统领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以就业为标准排定政策取向的优先序。在确定政策实施的先后次序时,以就业政策优先;在产业布局中,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在企业发展中,以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优先;在宏观调控方面,将增加就业作为优先的考虑因素;在引导政府和社会投资时,参照各行业的就业吸收能力确定重点投资领域的优先顺序。

  蔡昉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就业人口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虽然可以达到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另一部分人口没有就业或就业不充分,其收入提高缓慢,整个经济增长就不是成果分享型的;另一种途径是依靠更广泛人口参与就业,平均工资可能增长不快,但总体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可以快速提高,而且收入分配比较均等。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本报记者 世昕 编辑: 杨晓燕
·央行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报告 中国今年GDP预增8%   2006-02-23
·中科院报告称我国GDP2010年后将排世界第三   2006-02-17
·中国GDP核算正在制定新方案 进一步提高透明度   2006-02-17
·中国GDP未来5年年均增长率8% 2010年后世界第三   2006-02-17
·发改委等通知明年开始实施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   2006-02-06
·中国该改变GDP核算方式吗 学者称惟GDP论须破除   2006-02-05
·英国公布去年GDP总值 中国经济排名或全球第四位   2006-01-26
·国家统计局:千亿美元顺差不过是个“过路财神”   2006-01-26
·专家:资源节约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将超过钢铁业   2006-01-19
·GDP修订后中国经济将连续三年增幅约达百分之十   2006-01-25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