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3月2日在厦门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体系,但还存在基层医务人员忧患意识和防控知识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卫生应急机制仍待健全和完善。
王陇德于此间召开的2006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会议上提出,去年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预案。卫生部还针对禽流感、鼠疫、食物中毒等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各地的积极配合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有66%的乡镇卫生院和93%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以及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
“但是我国卫生应急机制还处于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卫生应急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法制观念不够牢靠,防控措施不够落实,管理督导不够严格,信息报告不够及时,应急处置不够合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等。”王陇德说。
王陇德指出,在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中,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还不够强,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四早”和现场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另外,相当多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应急处置的必要设施,医务人员缺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知识,不能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
王陇德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强化医疗卫生人员公共卫生安全的危机意识,提高发现疫情的能力。”
他还表示,今后还需要认真研究紧急救援机制,结合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大规模突发事件或群死群伤事件紧急救援模式,完善科学、规范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程序。
据悉,目前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项目正在紧张实施中,另外卫生部还争取到1.14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中西部省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