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要服务新农村建设
刘凡(民革)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以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着眼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机制创新,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一是以强化农贸市场监管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害农行为,创新和建立“红盾护农机制”。
二是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经纪人”,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创新和建立“经纪活农机制”。
三是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及时解决因农资消费引发的纠纷,创新和建立“权益保农机制”。
四是稳步推进“订单农业”,开展“涉农合同帮扶”活动,创新和建立“法律法规助农机制”。
五是积极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创新和建立“商标品牌富农机制”。
六是积极培育、规范和繁荣农村市场,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创新和建立“市场流通便农机制”。
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农业
洪绂曾(九三)
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健全体系。主要是建立正规的初等职业教育,并将其纳入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中,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形成初、中、高三级的完整体系。建议国家将具备条件的一些中长期培训班纳入初等职业教育体系,对接受过一年以上初等职业教育者发给学历证书。
正确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必须采取措施保证这些资金的正确使用。要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资金使用评估体系。
培训师资。引导职校教师到相关企业接受技能培训,使教师成为师傅;也可以请企业的一些合适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职校兼课,使师傅成为教师。
新农村建设要注重文化保护
冯骥才(文艺)
我国各地农村文化遗存的状况和特色保护的程度不一。故此建议:
1.对农村文化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以了解和把握全局。2.加快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使其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律依据。3.加快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广大农村重要文化遗产的认定。对列入名录的遗产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4.对各地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审美价值的古村落(村寨)要列为保护重点。5.少数民族古村落文化保护是重中之重。6.对各民族杰出传承人要尽快普查、摸底与认定。7.建议邀请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各地农村建设中来,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保护与开发、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农村能真正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有教无类
柏均和(民盟)
城镇中校际差异的扩大,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来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直接造成的。我们建议:持之以恒地实施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择校现象”。如禁止学校在同一年级的各个班之间划分等级;淡化乃至取消学校的等级评定制度,逐步取消公立学校的重点校、示范校。
确保政府教育投入,资源配置要向弱势学校倾斜。
消除“择校”的根本是教育资源的均衡。
一方面,不能允许校际之间差距再拉大;另一方面,要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区域内的公立学校资源配置、教育水平大致相当。
强化和完善督导制度,既要督导政府确保教育投入,也要督导政府实施对均衡教育资源有所影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