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京日报报道,一枚指纹揪出劫案元凶,一根头发锁定杀人嫌犯……如今,一点气味也能指认犯罪嫌疑人了!
和指纹、DNA一样,人体气味作为人体独一无二的信息特征,已被运用到了现代刑侦技术中。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安德门的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见识了我国第一个“人体气味库”。
气味同指纹一样“独一无二”
紧闭着的防盗门,门口有专人看守,记者进入“气味库”时看到,不大的房间里光线很暗,窗户被遮得严严实实。房间里放着一排冰柜。拉开冰柜门,里面全是大大小小的玻璃容器,容器口密封着,上面贴满了标签。仔细一看,有的瓶子里放着纱布或活性炭,有的则是一只鞋、一块衣服布片。
南京警犬研究所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宋珍华,是“人体气味库”的创始者。据他介绍,库中现有两类气味,一种“罪犯气味”,是宋珍华在警方的配合下,采集的部分有犯罪前科者的气味;另一种“现场遗留气味”,是从犯罪现场提取的一些气味。目前,整个“人体气味库”大约收集了500份样本。
“人体气味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论其所处的环境及饮食如何,其气味的本质特征不会改变。”宋珍华说,每个人时刻都在向外界散发着气味,它和指纹一样是个体的标志,是区别人与人的重要特征,被称为“气味指纹”。
宋珍华认为,在刑事勘查中,气味具有独特的优势。再狡猾的犯罪分子也无法把自己的气味从作案现场“消灭”。采集这些气味,再与气味库中样本作比对,就能指认出犯罪嫌疑人。
-18℃冰柜中可密封保存3年
气味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收集呢?南京警犬研究所副所长方建强告诉记者,要用专门的“气味提取仪”。它一端是个罩子,另一端用管子连着容器,容器里放上纱布、活性炭等吸附性强的物体。“操作起来有点像吸尘器,直接把罩子扣在作案工具或嫌疑人手足部位上,利用压强原理把气味抽到容器中。”方建强解释说。
宋珍华说,不同的气味使用的吸附材料不一样,目前使用的吸附载体有6种之多。吸附的气味越多,保存得就越久。
气味收集后,必须密封起来,放在-18℃的冰柜中,保证其不挥发、不腐败。“气味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在常温下放久了会像食物一样腐败。”宋珍华说,经过密封、冷冻后,一小瓶气味可以“保鲜”3年之久。
气味比对锁定犯罪嫌疑人
“人体气味库”的本领究竟有多大?宋珍华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江苏省某县一仓库曾发生过一起特大纵火案,中心现场勘查中未发现任何痕迹物证,仅在外围现场的围墙上发现半个足印蹭痕。这蹭痕对于一般的刑事技术手段而言,没有任何价值。
随后,警方提取了足迹气味,将其保存在“人体气味库”中备用。一个多月后,警方发现朱某等8人有作案嫌疑,于是分别提取了他们的气味,通过警犬将这8份气味与库中样本进行鉴别,结果朱某的气味与样本完全相符。经审查朱某对纵火事实供认不讳,从而一举破获此案。
记者了解到,“人体气味库”创建后,先后出具人体气味鉴定结论49份,揪出犯罪嫌疑人23名。该成果还曾获得过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
宋珍华坦言,由于种种原因,“人体气味库”未能得到全面推广。目前取样只限于部分罪犯,样本很少。宋珍华有个大胆设想,“如果气味能作为个人的一种身份信息入库,那将发挥巨大效应。”
由于“人体气味库”实战效果不容置疑,目前南京警犬研究所正在组建“气味鉴别中心”。7名民警带了14条警犬,前往江北封闭训练。“一种气味的认定,至少需要3条犬作出同样反应,才能确保其精确。”宋珍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