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侨联主席卢育波建议
沈阳盟军战俘营应定国家级文物
沈阳中捷友谊厂内坐落着几幢旧楼,二战期间,这里是日军设立在沈阳的战俘营,曾经关押过2000多名美、英、荷、澳战俘。这个被学者们称为“东方奥斯维辛”的战俘营,是亚洲众多盟军战俘营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整修,以建成纪念馆供后人参观。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卢育波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定为国家级文物并“申遗”。
卢育波认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沈阳盟军战俘营遗址,作为二次亚洲战区惟一保存完整的战俘营,曾以关押着被俘的盟军少将级以上高级将领17名、6个国家的1500名士兵和极高的死亡率而闻名。沈阳盟军战俘营还是二战亚洲最大的集中营,从1942年11月11日第一批战俘到达这里,至1945年8月15日战争结束,战俘集中营关押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和新加坡的六国战俘,最多时达2000多人。
与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相比,与731部队的遗址和遇难同胞纪念馆等遗迹相比,沈阳盟军战俘营同样具有申报″警示型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此外,沈阳盟军战俘营定为国家级文物后,将有利于提高沈阳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