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势喜人的葡萄喷洒了所谓的“高效农药”之后,原本正常的叶片开始烧枯、脱落;攒下钱满怀希望买了“优质”的甜玉米种子,辛苦到头结出的玉米棒却又小又稀,还不如老种子。记者“3·15”期间采访不少农民,他们说,我们就盼着3·15狠打假农资。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系统公布了去年查处的十大农资打假典型案件,再次就三类特别容易坑农害农的假冒伪劣农资做出警示,工商管理人员形象地概括为“新三无”症状:
“无准生证”,部分农资产品根本没有获得相关许可,就偷偷摸摸地生产和销售。2005年3月,工商部门查明,广西崇左市某复合肥料厂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生产复合肥料近3个月,生产的60多吨复合肥料一半已经进入流通环节销售,工商部门以无照经营为由责令其停产。
“无户口”,一些假冒伪劣农资借假牌子、假产地、假厂家悄悄上市,实则“挂羊头卖狗肉”,根本就是“黑户”。广西兴安县去年就查处了一起涉嫌生产伪造产地农药案件,桂林市一家化工企业租用厂房生产大量“功杀”“死得了”“凯杀”等农药,货值7.6万多元,其中部分产品标注产地为“桂林高新区”,另外部分标注为“全州县绍水镇”,标注的生产厂家也全属伪造。
“无健康证”,部分农资生产源头质量就不合格,以次充好、以劣充优,这是坑农害农的顽症。去年4月,广西博白县工商局就查获了一批160吨柳州产“三柳”牌过磷酸钙肥料,该肥料经权威机构检验,判定全部为不合格产品。
参加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辽宁省铁岭市市长张竞强代表分析认为,假农资屡禁不止、花样翻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行为还不规范;农资市场发育不完善,流通环节过多,营销网络不健全;个别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普遍存在以罚代刑现象。
张竞强建议,全国应该建立完善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农资连锁店,而且店里销售的种子、化肥等农资可以追溯到生产的源头,这样在连锁店经营的每一种农资产品质量就可以得到保证。同时,国家要抓紧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抬高种子企业的入市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