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仅需要比尔·盖茨和任天堂,也需要一部分人从事和经济没有关系的基础研究,他们是将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昨晚,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教授做客同济大学进行演讲时,针对杨振宁教授“中国暂不需诺贝尔奖”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未来经济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
日前,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广州作了一场名为“怎样评价中国高等教育”的学术报告,他提出创新可以分为爱因斯坦、杜甫、比尔·盖茨和任天堂四种体系,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最需要的是盖茨和任天堂这类会赚钱的人才和企业,暂时拿一两个诺贝尔奖并没有什么用处。
杨福家教授昨日的演讲也和“创新”相关,不过他认为,目前我国需要百花齐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们的确在经济人才方面太过欠缺,以致妨碍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鼓励一些学校、一些人从事和经济无关的基础研究,因为他们是将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而不能抓一头,放一头。
早年杨教授在丹麦求学期间,经常在实验室加班,一次,他和实验室工程师打招呼,希望留一台做实验仪器,结果工程师给他准备了10台!正是工程师敬业的工作态度,使得杨教授的实验在时间和器材上都到了保障。这就是说,在实验室工作环境中,写文章、做课题是教授的事,维护实验室是工程师的事,大家各司其职,互相不可或缺,体制的运转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结构如果不合理,就会像大学里所有人都想拿博士,没人做其他方面的事,以致学校无法运转一样,那我国想成为创新国家就没有希望了。
无缘诺奖是因为创造性不足
对于我国至今尚未诞生诺贝尔奖得主的现状,杨福家教授也有自己的看法。一名同学在现场表示,这存在三方面原因: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和自己兴趣无关的工作;学校里老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以及我国高校的学风存在不正不良倾向。这三点导致了我国的人才普遍缺乏创造性。
杨教授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并作出了补充:创造性不够,最重要的因素是制度问题,就像我们的薪酬制度,将薪酬和短期成绩挂钩,逼着员工出效益,对于中小企业可能适合,但对于高等教育则不大合适。此外,我们的考评制度也存在问题,这可以用中国和欧美国家小学生接受的不同教育来举例:国内的小学生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有个孩子对我说,如果有来生,我再也不做学生了!我也曾和国外的几名小学生交流过,发现他们的休息时间也很迟,要到晚上10∶30,不过他们不是忙着做功课,而是自己做历史课“项目(project)”,这几名同学分别饰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几个参战国的代表,并且取出地图,当场模拟外交场面,表演给杨教授看。而在欧美国家高校,选拔学生不仅要看中学时期的学习成绩,还要看“项目”表现,而项目就体现了学生的兴趣,这种机制就保证了孩子的兴趣不会被抹杀,保证了他们的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