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
京沪高铁论证历程
1990年,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相关可行性研究提上日程。
1992年5月,经过将近一年的考察和研究,铁道科学研究院提交一份《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4年底,铁道部联合当时的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国家体改委共同推出《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报告》称: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从现实发展考虑是迫切需要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国力是能够承受的,建设资金是有可能解决的。因此,要把握时机,下决心修建,而且愈早建愈有利。1997年3月,铁道部向国家计委正式上报了《新建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评估,也于1999年12月通过,并且在评估报告里这样下结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是必要的,其建设方案是可行的,投资规模是合理的,经济效益是可行的。因此,应把握时机,尽早立项。1998年提出是否可采用磁悬浮技术问题,从而出现“高速轮轨”和“磁悬浮”之争。
2006年3月,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届时,京沪高铁正式立项。(《瞭望新闻周刊》整理)
资料2:
沪杭磁悬浮强化“同城效应”
备受关注的沪杭磁悬浮与京沪高铁一起,此前获国务院批准立项。据悉,获批的磁悬浮沪杭线全长约175公里,工程总概算约350亿元。磁悬浮沪杭线车速定位为市郊区间线路,正常运行速度为450公里/小时,中心城区内最高正常运行速度不大于200公里/小时。届时从上海到杭州只需27分钟,而目前两地特快列车也需2个小时。据悉,该工程将于2006年底开工,2008年底建成,2009年试运行,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正式投入使用。
建设沪杭磁悬浮线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解决2010年上海世博会接待难题,二是使长三角南线出行更便捷。
据有关方面的估计,如果上海世博会参观流量达到7000万人次,以上海目前的接待能力远远不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上海周边城市一起承担接待工作。这位专家介绍说,面对土地和能源稀缺这两大瓶颈问题,磁悬浮列车的爬坡能力强,选线比较灵活,可以因地制宜,需要新征土地较少,且节能、环保,耗用同等能量,磁悬浮能缩短1/3~1/4的旅行时间。据测算,一条磁悬浮列车双向相当于8车道高速公路的运能。在我国特有的200~300公里的经济区域内,磁悬浮交通系统以其高速、准时、大运量的特点,能部分替代汽车,分流高速公路和航空干线的客流,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而沪杭又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旅游城市,客运需求和密度较高,磁悬浮列车恰好能发挥优势。沪杭这条连接嘉兴、上海、杭州三地的磁悬浮交通线建成后,将实现“两百里沪杭,一小时往返”,上海至杭州单程不过半小时。就时间来说,乘坐磁悬浮列车在沪杭之间穿行,可能比乘坐轨道列车从上海的南部到北部地区所花的时间还要少。杭、嘉、沪三市将形成0.5~1小时的出行圈,时间会缩短人们对空间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必将得到加强。据沪杭磁悬浮中期调研报告,沪杭磁悬浮线在2008年建成,杭州至上海的票价初定为0.65元/公里~0.75元/公里,即130元至150元。同期高速公路是0.26元/公里~0.36元/公里,铁路空调特快硬座为0.15元/公里~0.22元/公里。(孙英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