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北京举行的“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引来400多家俄国企业的参与。
随着普京的到访,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揭开新的篇章。刚刚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透露,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正在从“上热下冷”扩大到企业的具体合作层面。
一揽子油气协议使双方合作更紧密
就在“俄罗斯年”揭幕之际,中俄签署了众多合作协议,这其中尤以能源领域的合作引人注目。
3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三个能源合作文件。
这三份涉及中俄油气合作的文件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关于在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企业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会谈纪要》。
同在21日,中石油总经理陈耕在北京钓鱼台会见并宴请了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巴格丹奇科夫。
据中石油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4年10月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就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的方案开展了合作研究与论证。
早在2005年7月,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双方合作进展顺利。这次签署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进一步表明将双方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关于开展到中国原油管道支线投资论证的会谈纪要表明,在俄罗斯政府正式批准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后,双方将启动到中国原油管道支线的投资论证工作,以保证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和到中国的原油管道支线,以及中国境内段的原油管道同期完工。
负责工程建设的俄石油运输公司副总经理格里戈耶夫此前表示,预计将在今年夏天开始管道建设,计划2008年11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
能源合作扩大到具体层面
3月21日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强调,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深化双边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称,在能源领域,中俄双方均采取多元化战略。两国的能源主管部门和公司将继续积极推动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油、天然气的管道项目。
双方支持两国企业投资开发油气资源和挖掘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潜力,以及开展其他形式的互利合作,包括在石油天然气加工、石化及动力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合作。
“俄罗斯输往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等产品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但由于铁路运输效率不高,出口量难有较大突破。”商务部国际贸易专家梅新育称,这一状况正在改变,俄罗斯已同意将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延伸至中国边境。“随着这些项目的具体实施,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天然气的能力将大大加强,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外交室主任郑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中俄联合声明》和中俄两国企业签署的合作文件来看,中俄能源合作在2005年的合作纲要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不断落实。双方的能源合作最大的进展在于双方的交流从以前的上热下冷扩大到更具体的层面上的合作。
中国能源进口渠道趋向多元化
“中俄此次达成的一揽子能源合作协议对中俄合作是一个标志性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协议是关于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长期能源合作。”昨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所长陈凤英向记者表示,中俄能源合作已经进入快车道。
俄罗斯3月6日宣布远东输油管道泰纳线一期工程项目的国家生态鉴定已经获得批准。
这标志着远东输油管道项目可以步入实施阶段,而俄罗斯能源战略东移、开发远东地区的重心已经确定。
泰纳线一旦实施,首先建设的可能就是通往中国的管线。这对中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增强了我国进口石油的安全性。
陈凤英指出,中俄能源合作也已经走向全面化。中国除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还在进一步拓展天然气领域的合作,管道建设也马上投产了,此外,中俄在电力和核能领域也正在商榷进一步的合作。
由于中俄能源合作的伙伴关系基本框架已经出现,估计后面还有其他的能源协议的签署。陈凤英认为,从两国企业目前签署的能源合作协议看,中俄合作从高层合作进一步走向企业合作。
陈凤英说,多元化战略是能源安全的最基本保障。在石油能源竞争的国际格局中,俄罗斯的影响愈显得举足轻重。近年来,俄石油业发展态势咄咄逼人。
目前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开发已经到了后期,以前俄罗斯的能源主要出口到欧洲,为赢得更多市场份额,俄罗斯正加紧国内输油管道的铺设,同时利用其在中亚和中东的传统影响力,以获取更多份额。对中国来说,目前超过40%的石油进口来自于中东,其他一部分来自于非洲。从经济、政治、运输安全的角度看,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建立。
动向
中俄贸易格局趋向多元化
俄企业在“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抛出150个项目
昨日下午,中俄经济工商届高峰论坛召开了能源合作、金融合作、信息技术、机电产品四大分论坛。据与会者介绍,中俄两国各相关领域的政府高官和企业负责人分别就具体的经贸合作项目,进行了交流讨论。
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的俄方负责人之一、“实业俄罗斯”总裁季托夫表示,在此次论坛上,俄罗斯向中方提供了150多个大型合作建议与投资项目,项目总额高达95亿美元。
俄方还将向中国特别推出来自俄罗斯17个地区的合作项目,希望这些合作项目能引起中国经济工商界人士的高度兴趣和强劲互动。
商务部国际贸易专家梅新育指出,在以往的中俄经贸合作过程中,俄方主要以向中国输出自然资源产品为主,而中国则主要向俄出口工业制成品,双边经贸以单一的货物贸易为主。此次俄罗斯向中国一次性推出这么多的合作项目,将有利于中俄经贸合作由单纯的贸易合作转向生产制造及技术层面的合作,也将有利于俄罗斯形成多元化的出口格局。
“中俄经贸发展有很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对华出口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领域,中方对俄出口以机电产品、轻工品、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为主。”中国社科院俄罗斯所经济室主任李建民认为,在中俄经贸发展的过程中,双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俄银行看好中国能源项目
俄方表示两国在金融及投资领域的合作水平有待提高
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行长安德烈·科斯京21日在北京表示,俄罗斯外贸银行等金融机构希望积极参与中国能源项目的建设,其中包括田湾核电站第三、第四号发电机组工程项目。
随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华访问的科斯京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做上述表示的。
21日,俄罗斯外贸银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了关于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共同投资修建商业中心的谅解备忘录。
科斯京说,俄中金融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两国银行体系存在诸多共同之处,在银行体系改革过程中也采取了一系列相似措施,这为双方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说,尽管俄中银行间合作势头良好,但发展速度仍比预期缓慢。“俄中银行应努力提高合作效率,争取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他认为,俄中贸易结构有待改善,两国在金融及投资领域的合作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需要积极推动大型项目的实施。“为此,不但需要双方有实力的大型公司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两国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对改善双边贸易结构意义重大。”科斯京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