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东各地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外出“稳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800万人,其中近九成集中在省内。2003年9月以来,山东省提出并实施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定点向东部转移的“西输东接”工程,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搭桥,使山东东西部地区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劳务协作关系。
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伯平介绍,“西输东接”工程启动以来,山东以支持菏泽劳务输出为重点,先后组织济南、青岛等7市1800家企业赴菏泽举办用工洽谈会,提供岗位27万个。这项工程已扩展到包括菏泽、聊城、德州、临沂、济宁等7市在内的整个鲁西、鲁南地区。2005年,山东省当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69万,其中70%以上通过“西输东接”工程实现转移。
菏泽市沙土镇房庄村刘照炎的3个儿子都通过“西输东接”进入青岛海尔集团工作,人均月收入1000元。“这种定向培训、定向输入,帮了俺们大忙。”谈起“西输东接”,老三刘现彪头头是道:首先是用工信息灵了,哪里需要啥工种,啥要求,镇里劳动部门都给村里说。其次,外出务工花钱少了。“西输东接”将岗位送到家门口,不收各种费用,减轻了负担。最关键的是,通过政府组织出去,不是“单蹦”,有了“靠山”,春节往返,车接车送不说,平时工资、工作环境等权益都有了保障。
刘现彪的感受道出了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特点,即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一条龙服务。山东省培育认定了110家省级劳务培训基地,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定向培训后输出劳务。务工人员上岗后,一些劳务输出大县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大集团设立办事处和驻厂员,帮助外出农民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调查表明,成建制输出人员的各项权益得到较好保护,基本没有被拖欠工资的现象。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6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37.6元,占纯收入的36.6%。
求职者满意,用工者也省了心。青岛金王集团负责人介绍,往年招工都是头疼事,有了“西输东接”后,招工容易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西输东接”工程,每年可满足山东东部地区对外来劳动力需求中的近70%,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人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