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由于水资源的入不敷出,甘肃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沙漠奇观月牙泉面临消失的危险。
“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敦煌的地下水位下降了11.2米,月牙泉的水域面积由24亩锐减到不足8亩,平均水深由4.2米下降到1米,这样下去,月牙泉十几年后就可能消失。”敦煌市委副书记雒兴明说。
闻名中外的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水质甘冽,四周为高耸如削的鸣沙山。尽管鸣沙山完全由流沙堆积而成,但两千多年来,月牙泉安处流沙包围之中而不没,“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堪称奇观。
“水资源的整体缺乏,是月牙泉危机的根本原因。”敦煌市委宣传部长戴生源说。报道介绍,敦煌的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0多倍。敦煌绿洲的地表水源主要依赖党河、疏勒河,但随着敦煌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耕地的成倍拓展,两河都建起了水库,切断了敦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1975年至2001年的26年间,敦煌地下水位共下降10.77米。
报道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月牙泉的危机就引起敦煌市、甘肃省等各方面的关注,先后进行过“淘泉补水”等抢救行动。近几年又实施了综合治理渗水回灌工程,并对开荒、打井、移民实行“三禁”,发展节水农业,开展人工降雨等。“回灌3年来,已基本遏制住月牙泉水位下降的趋势,但这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治。”雒兴明说。
为寻找治本之策,敦煌市论证提出了将哈尔腾河穿越党金山引入党河的“引哈济党”方案。但雒兴明说:“穿越党金山30公里,投资约需11亿元,这是年财政收入仅1.15亿元的敦煌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