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目前已有超过600万市民拥有了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成为银行贷款、申请信用卡、办理租赁业务,以及求职就业的重要依据。
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陈跃华在7日举行的“上海市社会诚信建设联系会议”上透露,截止到2005年底,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已拥有618万人的信用记录,基本覆盖了这个城市具有信贷消费能力的常住人口。
据了解,这些“个人信用档案”采集了9大类、267项个人信用信息。其中包括个人基本身份信息、银行信贷开户与还款信息、信用卡开户透支和还款信息、移动通信缴费信息、公用事业费缴费信息,以及婚姻状况、生效法院判决等。
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了解客户的个人信用记录,已成为上海众多金融机构业务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据统计,2003年至今,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累计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约460万份,日均查询量达到7200份。
与此同时,“个人信用报告”还逐渐向公务员招聘、人才流动、企业商务合作等非金融领域延伸。在商业活动中主动出示自身的信用报告、并查询对方的信用报告,正在成为经营者有效防范风险的新方法。数据显示,“个人信用报告”在非金融领域中的使用比例已从原先的2.3%增至20%左右。
“有40%的上海市民知道‘个人信用报告’,有30%的上海市民曾经查询过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陈跃华透露,上海目前正抓紧制订《社会诚信体系“十一五”发展规划》,预计未来几年内,申城市民对“个人信用报告”的关注率将提高到90%,“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量将持续快速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