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4月17日报道,日本政府已内定方针,将停止提供中国免偿还经济援助,拟于今年夏天正式决定;相对地,日本重视与印度的关系,并为牵制中国而将增加对印度的贷款。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日两国于去年3月达成协议,日本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将对中国停止日元低息贷款的经济援助,日本并决定今后的贷款金额将逐年减少。
日本政府依惯例是在每年3月底的财政年度结束前夕,由内阁会议决定该年度对中国提供的日元贷款,但是2005年度的贷款问题尚未决定,日本密切关注本月与中国召开的东海油气局长级谈判动向,5月以后才由内阁正式决定,贷款金额可能比前一年度的859亿日元减少100亿日元以上。
日本从1979年开始对中国提供以低息日元贷款为主的经济援助,免偿还的经济援助超过10亿美元,累积贷款总额则超过300亿美元。
报道并指出,日本为牵制中国而加强与印度的安保和经贸关系,印度从2003年度已跃居成为日本低息日元贷款的最大接受国,2005年度,日本提供印度的贷款增至约1550亿日元,今后数年内可望增至每年度2000亿日元的规模。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教授解读日冻结对华贷款: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府内部出现了要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呼声,而日本右翼不愿意看到这一局面,便以此作为回应,向一些他们所谓的“媚中派”发难;另外,安倍晋三把这次冻结与“两国关系现状”相联系,就说明日本把ODA(日本政府发展援助)贷款当作外交牌来打,再次试探中国的底线;再有,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日本政府内部对ODA贷款的必要性也做了一定的检讨,认为中国不再需要日本的贷款,日本也担心中国用日元贷款“充实”军事装备。[阅读全文]
近来日本国内围绕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掀起一场争论,一些政治家和媒体纷纷发表评述。其中将对华援助与政治关系和中国外交政策相挂钩的言论值得关注
11月28日,赴缅甸出席东盟10+3首脑会议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对日本记者说:“中国快到从ODA毕业的时候了,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顺利。期待着中国早日从ODA中毕业。”两天前,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参议院回答质询时提出:“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今后对华政府开发援助将减少,日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从ODA毕业是适当的。”日本参议院11月10日发表的ODA调查报告则称,“对华经济援助已无继续的必要”。日本前外相高村正彦近日在一次讲演中提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或2010年上海万国博览会的召开将是中国停止接受外国经济援助的时机。
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是指以日元贷款为主、包括小额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的对外经济合作。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时确定对华提供政府开发援助,“目的是维持和发展与中国的稳定友好关系”(大平语)。初期贷款采用多年一揽子协议方式,但由于执政党内部分议员对政府施压,日本从2001年开始实施单年度协议方式,贷款额也从2000年的2273亿日元减少到目前的966亿日元,合作内容从初期的基础建设转换为环保、医疗、人才培养等领域。迄今日本共向中国提供了3.3万亿日元的贷款等经济合作。
应该承认,日元贷款为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中国政府和人民也给予积极评价。就在11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日本首相小泉会晤时,温总理还对日本的对华经济援助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虽然日本政府官员不愿意承认日元贷款的赔偿性质,但记者采访过的日本老资格政治家都承认,日本当初开始对华进行ODA援助时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在对日复交时放弃战争索赔的因素。无疑,日元贷款对优化日本对华投资环境、促进中日经贸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中国对日本的还贷额第一次超过借贷额,日本政府官员也承认中国的还贷信誉是最好的,中方从未提出拖延还贷的要求。
但是,近来日本政界和媒体对对华ODA的炒作有点变味。不仅《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对首相、外相的讲话大加报道,一些右翼媒体还对中国的外交方针指手画脚。《产经新闻》11月30日的社论提出,中国在接受日本经济援助的同时“持续大规模进行军事扩张”,去年完成了日本尚未实现的载人宇宙飞行,同时,中国开始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因此,该报社论露骨地提出要“将对华ODA当作遏制中国批判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外交牌”。该报12月2日的报道甚至称,“不排除中国为出口武器或其他政治目的而开展对外援助的可能性”。《读卖新闻》在12月1日的一篇报道中一语道破天机:日本国内一些人出于对中国批判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反抗,拿出了停止对华ODA的论调。
相反,一些理性的分析倒是值得参考。《日本经济新闻》12月3日的新闻解读栏目指出,中国部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许多农村地区却是需要援助的,因此,中国在整体上仍是发展中国家。面对地区差距较大的中国,日本不应以自己平衡发展的感觉判断和调整对华贷款。该文指出,调整对华ODA应基于相互利益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