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8日讯(特派记者 沈华军)武强年画,因产地在武强而得名。历史悠久、驰誉中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年画产地之一。在长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中,不仅形成了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而且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间艺术风格,尤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数次水火刀兵的磨难而不衰不灭,不愧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
从武强年画博物馆抢救、收存的大量民间年画古版和年画资料考证及文化考古及我国美术界的专家印证,武强年画应当是始于宋元时代。
据范氏族谱记载,武强年画真正形成规模生产的当是明代永乐年间。到清代康熙、嘉庆年间(1662— 1820)进入鼎盛时期,除县内星罗棋布的年画作坊,在全国各地还设有180多处年画印刷点和年画批发庄,年印刷量达一亿对开张,畅销国内18个省。
民间曾流传着这一首歌谣:“山东六府半边天,比不上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马厚,不如武强一南关。一天唱了千台戏,找不到戏台在哪边”。从这首民谣,也能想象到年画之乡武强当年制作、销售年画(尤其是戏曲年画)的繁荣景象。
武强年画是当今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武强年画曾多次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1985年,在省、市支持下,武强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馆藏明代以来的武强年画古版4000多件,年画资料6000多件,三级以上文物500多件。 1993年12月,国家文化部命名武强县为“木版年画艺术之乡”。
近年来,武强还遵循“以画为媒,文贸结合,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先后成功的举办了三届武强年画艺术节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17届年会。武强年画在国内外的声誉越来越高,更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艺术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