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改委网站27日发布“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称,一季度就业工作进展平稳,但进入二、三季度,就业形势将趋向严峻,任务也更加繁重。其突出问题主要有:
1、劳动力供给压力空前加大。2006年,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量的峰值年,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达到2500多万人。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预计今年城镇可安排就业约1100万人(包括补充自然减员)。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到1400多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多万人。因此,如何应对今年的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大,结构性矛盾突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长22%。据人事部有关调查数据,预计今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总量矛盾进一步加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薪酬和福利预期趋于下降。中西部地区需求有小幅增长,东部地区受人口控制等因素影响,需求增长放缓。同时,初高中毕业生就业缺乏政策支持,应引起更多关注。这些矛盾将在二季度后显现出来。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的预期目标,意味着“十一五”时期平均每年要转移900万人。考虑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市场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等因素,完成全年任务的难度较大。另外,近年来迅速增加的失地失业农民,也亟需纳入就业政策的扶持范围。
4、再就业工作面临新的任务。从二季度开始,国有厂办集体企业400多万下岗职工被纳入再就业工作范围,下岗失业人员上升到较大规模。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整顿甚至关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量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不容忽视。另外,贸易摩擦加剧,也对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